时间: 2025-04-25 23:0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04:02
绝命词
作者:袁枚
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烦恼的超然态度。诗人天生性情洒脱,手里提着竹杖,走过通州。清晨时分,饭篮迎接着残月,秋风中,他在唱着晚秋的歌。诗人踢翻尘世的道路,一肩担负了古今的忧愁。如今他不再接受施舍,村里的狗又何必不停地吠叫呢?
“村犬何须吠不休”可以看作是对世俗闲言的无所谓,寓意着诗人对外界杂音的漠视,反映出他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内心的宁静。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子华,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是“桐城派”的代表之一,诗风清新脱俗,常以个人情感为题材,作品体现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绝命词》是袁枚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追求一种简单、自由的生活方式。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和对自我内心的探索。
《绝命词》以自然质朴的语言,展现了袁枚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淡然态度。全诗以“赋性生来本野流”开篇,直接表达了他天生洒脱的性情,手提竹杖的形象生动地传达出一种自在的生活状态。诗中提到的“饭篮向晓迎残月”,不仅描绘了清晨的美景,更象征着诗人在生活中的自给自足。接下来的“歌板临风唱晚秋”则通过音乐与自然的结合,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在“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中,诗人强调了对世俗施舍的拒绝,表现出他对独立生活的坚持,及对外界闲言的漠视。整首诗通过简单而深刻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诗人通过自我反省,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选择题:袁枚的《绝命词》中提到的“竹杖”象征什么?
填空题:诗中“如今不受嗟来食”,表达了诗人对__的拒绝。
判断题:诗人通过“村犬何须吠不休”来表达对外界闲言的重视。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