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3:3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3:35:52
《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
作者:高适
故人亦不遇,异县久栖托。
辛勤失路意,感叹登楼作。
清晨眺原野,独立穷寥廓。
云散芒砀山,水还睢阳郭。
绕梁即襟带,封卫多漂泊。
事古悲城池,年丰爱墟落。
相逢俱未展,携手空萧索。
何意千里心,仍求百金诺。
公侯皆我辈,动用在谋略。
圣心思贤才,朅来刈葵藿。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怀念与失落之情。诗中提到,故人早已不再相遇,自己在异乡漂泊已久。辛勤努力却失去了方向,登楼时感慨万千。清晨站在高处眺望广阔的原野,心中感到无比寥落。云雾散去,远处的芒砀山和水边的睢阳城清晰可见。四周的环境让人感受到漂泊的孤独,往事使得对历史的悲伤油然而生,丰收的年头却又让人对故乡的田园产生留恋。与友人相遇却无法畅谈,携手而行却感到无比萧索。心中千般思绪,却仍然希望能得到百金的承诺。那些公侯之位本该是我辈所能拥有,但却需要靠谋略来获取。圣明的君主希望能有贤才相助,我也希望能为国家效力。
作者介绍:高适(704年-765年),字达夫,号白华,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出生于今山西省。他以豪放的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感著称,作品多描绘边塞风光和士兵生活,关心国家命运。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高适应友人崔二少府之邀,登临楚丘城时所作。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及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思。
高适的《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以其独特的情感与广阔的意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整首诗虽表面上是在描绘登高望远的景象,但实际上却蕴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故人的怀念。开头几句直白而深刻,故人的不遇与异乡的漂泊,既是个人的遭遇,也是对许多士人共同命运的写照。
诗中通过清晨的孤独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寥落与迷茫,尤其是“云散芒砀山,水还睢阳郭”一句,描绘出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力感。接下来的几句则展现了对历史的沉思与对未来的期许,尤其是“何意千里心,仍求百金诺”,不仅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
在艺术表现上,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使得全诗的节奏感强烈,情感表达更加深刻。整首诗不仅是一幅风景画,更是一幅人生的写照,展现了高适作为唐代诗人的深邃与广博。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个人经历的描绘,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人生的思考、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传达出一种深刻而复杂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高适的《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属于哪个朝代?
诗中提到的“云散芒砀山”主要描绘了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高适的《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登高望远的场景,但高适更多地表现了内心的情感与孤独,而王之涣则更多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豪情壮志。两首诗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体现了个体的不同经历与视角。
以上内容为对《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的全面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