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3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32:06
古有荒王,忘戒慎道,以逸豫失国,故为至荒之诗一章三韵十二句。国有世谟,仁信勤欤。王实惛荒,终亡此乎。焉有力恣谄惑,而不亡其国?呜呼亡王,忍为此心!敢正亡王,永为世箴。
古时有位荒王,他忘记了戒慎和道义,因享乐而失去了国家,所以写下了这首《至荒》的诗。国家有世代的法则,是否需要仁德、诚信和勤奋呢?这位荒王实在是懈怠荒唐,最终会丧失自己的王国。哪里有权势的人任凭谄媚和迷惑,而不导致国家的覆亡呢?唉,亡王啊,怎能忍受这样的内心?我敢于直言亡王,愿永远为世人警示。
作者介绍:元结,唐代诗人,以其诗歌清新、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感受,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这首《二风诗》中的《至荒》,是元结对历史上荒王的警示,反映了对统治者忘却责任、沉迷享乐的批判,旨在提醒后人保持警惕。
《至荒》通过对荒王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统治者因沉迷享乐而失去国家的悲剧。诗中提到的“戒慎道”与“逸豫失国”之间的对比,揭示出治理一个国家的艰难与重要性。元结以沉痛的口吻,告诫后代统治者不能忘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整首诗运用简洁的语言,深刻的道理,令人在阅读时不仅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也引发对当代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旨在警示统治者需保持戒慎,不能沉迷于享乐,强调治理国家的责任与义务。
诗词测试:
《至荒》中的“荒王”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戒慎道”是什么意思?
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至荒》与《春望》进行对比,两者都涉及国家的兴亡与统治者的责任,但《至荒》更侧重于对荒唐统治的批判,而《春望》则表现出对国破山河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