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赏牡丹》

时间: 2025-05-04 11:41:28

诗句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1:28

赏牡丹

作者: 刘禹锡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白话文翻译:

庭前的芍药花虽然妖艳,却没有风雅的气质;
池上的荷花虽洁净,却显得冷清无情。
唯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国色天香,
在花开时节,吸引了整个京城的目光。

注释:

  • 芍药: 一种花卉,色彩鲜艳,但缺乏高雅气质。
  • 芙蕖: 荷花,意指池上的荷花,象征着清纯与孤傲。
  • 国色: 指花卉的美丽程度,常用来形容美人或名花。
  • 动京城: 形容牡丹的美丽在盛开时吸引了整个京城的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超然,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和独特的个性著称。他的作品在当时的文人中颇具影响力,常以其丰富的情感和独到的见解表达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牡丹花盛开的季节,诗人通过对芍药和荷花的比较,突显出牡丹的独特美丽和在当时社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牡丹的赞美。

诗歌鉴赏:

刘禹锡的《赏牡丹》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花卉的美丽,并通过对比的手法,深刻揭示了牡丹的独特魅力。首联“庭前芍药妖无格”开篇即以芍药花引出,虽然色彩绚丽,但缺乏文人所追求的高雅气质;接着以“池上芙蕖净少情”来描述荷花的清丽,却又显得孤冷无情。此二者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下文的高潮做了铺垫。接下来的“唯有牡丹真国色”,直接点明了牡丹的非凡地位,诗人以“国色天香”形容牡丹,显然是对其美丽的最高赞誉。最后一句“花开时节动京城”,不仅传达了牡丹在盛花期的美丽,更突显了其在文化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成为了京城人们瞩目的焦点。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令人心神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庭前芍药妖无格”:花虽美,却缺乏高雅的气质。
    2. “池上芙蕖净少情”:清丽的荷花却显得孤冷。
    3. “唯有牡丹真国色”:只有牡丹才是最美的,具有国色天香的地位。
    4. “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在开放时吸引了整个京城的注意。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芍药、荷花与牡丹的对比,突出牡丹的独特。
    • 拟人:荷花“少情”,赋予了植物情感,使其形象更加生动。
    • 夸张:牡丹“动京城”表达了其美丽的影响力。
  • 主题思想: 此诗表达了对牡丹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到见解,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美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芍药: 象征着表面的美丽与缺乏深度。
    • 荷花: 代表孤高、清纯的美,但缺乏人情味。
    • 牡丹: 作为国花,象征着富贵与荣耀,代表了诗人心中最美的花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芍药”主要象征什么? A. 高雅气质
    B. 表面美丽
    C. 孤冷无情
    D. 富贵

  2. “唯有牡丹真国色”中的“国色”指的是什么? A. 颜色
    B. 名花的美丽
    C. 诗人的心情
    D. 文化底蕴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写自然景象,但侧重于对国事的忧虑,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虽与《赏牡丹》同为咏物诗,但其情感表达更为细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离别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
  • 《刘禹锡诗文集》

译文

庭院中的芍药花艳丽虽艳丽,但格调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净倒是明净,却缺少热情。 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倾城之色,是最美的花,当它开花的时候,其盛况轰动了整个京城。

注释

相关查询

西湖 西湖戏作 西湖晚意 西湖小聚席间示诸友 西湖竹枝 其十 西湖立春 西湖醉中漫书二首 其一 西湖吊朝云墓 其三 西湖打鱼歌 西湖春游词七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税额 士字旁的字 忠告善道 耍花枪 挥霍谈笑 包含蜒的词语有哪些 问舍求田 釆字旁的字 咨考 甘字旁的字 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生字旁的字 齐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毛骨悚然 附骥攀鳞 导先 贪生 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