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水调歌头(再赋)》

时间: 2025-05-02 14:48:17

诗句

可爱十分月,都无一点云。

清光是处皆有,浑不许人分。

独是大江深处,一片水晶世界,仿佛有微痕。

坐到夜深际,万籁寂无闻。

与诸君,同一笑,举芳樽。

素娥自有佳约,何必命红裙。

顷刻参横斗转,归去华胥一觉,玩事任纷纷。

我袖有玉斧,当为整乾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8:17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再赋)
李曾伯 〔宋代〕

可爱十分月,都无一点云。
清光是处皆有,浑不许人分。
独是大江深处,一片水晶世界,
仿佛有微痕。
坐到夜深际,万籁寂无闻。
与诸君,同一笑,举芳樽。
素娥自有佳约,何必命红裙。
顷刻参横斗转,归去华胥一觉,
玩事任纷纷。
我袖有玉斧,当为整乾坤。

白话文翻译

这轮明月真可爱,夜空中毫无一丝云彩。
清澈的月光洒遍四方,恰似不允许人们分开。
唯有在大江的深处,仿佛进入了一片水晶的世界,
似乎可以看见微弱的痕迹。
坐到夜深时分,四周万籁俱寂,毫无声响。
与诸位朋友共一笑,举起芳香的酒樽。
素娥(嫦娥)自有她的佳约,何必拘泥于红裙的约束。
转瞬间星斗已经移动,归去华胥梦中一觉,
玩世不恭,任凭万事纷扰。
我手中握有玉斧,愿为整顿乾坤。

注释

  • 可爱:形容事物美好、令人喜爱。
  • 十分月:指的是明亮的满月。
  • 清光:清澈的光辉。
  • 水晶世界:比喻如水晶般透明、明亮的境界。
  • 素娥:指嫦娥,月宫中的仙女。
  • 华胥:指传说中的华胥国,梦境中的理想国度。

典故解析

  • 素娥自有佳约:出自《太古遗音》,指嫦娥与后羿的传说,暗示月亮的神秘与浪漫。
  • 华胥一觉:华胥国是古代传说中的理想国,梦中的安宁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子华,号玉斋,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歌常蕴含哲理,富有音乐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月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感受到月光的清澈与宁静,渴望与友人共饮畅谈,抒发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再赋)》运用优美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将月夜的宁静与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可爱十分月,都无一点云”一句,直接引出主题,描绘出一个明亮而清澈的月夜。通过“清光是处皆有,浑不许人分”的描写,表现出月光的普照和无私,传递出一种对自然的感激与敬畏。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与友人共饮的场景,传达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他提到“素娥自有佳约”,表达了对爱情和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又不拘泥于传统的世俗规范。最后一句“我袖有玉斧,当为整乾坤”则表现出诗人渴望掌控命运、改变世界的豪情,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在描绘月夜自然之美的同时,融入了哲理思考和人生态度,表现出诗人超然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可爱十分月,都无一点云:描绘明亮的满月,夜空清澈无云,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2. 清光是处皆有,浑不许人分:月光洒满大地,象征着自然的无私与包容。
  3. 独是大江深处,一片水晶世界:暗示在大江深处,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水晶世界。
  4. 仿佛有微痕:透过水晶般的景象,似乎可以看到微弱的波纹,增添了诗的神秘感。
  5. 坐到夜深际,万籁寂无闻:夜深人静,四周安静无声,营造出一种孤寂感。
  6. 与诸君,同一笑,举芳樽:与朋友们共欢,举杯畅饮,展现出诗人对友谊的珍视。
  7. 素娥自有佳约,何必命红裙:提到嫦娥的佳约,暗示对爱情的向往,且不拘泥于世俗的约束。
  8. 顷刻参横斗转,归去华胥一觉:时间飞逝,星斗移动,渴望回到理想的梦境中。
  9. 玩事任纷纷:对世事纷扰采取一种洒脱的态度,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释然。
  10. 我袖有玉斧,当为整乾坤:表达诗人渴望改变世界的豪情,象征着力量与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清光,增强了诗意。
  • 对仗:如“万籁寂无闻”与“同一笑,举芳樽”,增强了节奏感。
  • 拟人:将月光赋予了情感,表现出其无私与包容。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月夜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蕴含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展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月亮:象征着美好、理想与宁静。
  2. 水晶世界:代表梦幻与纯净,暗示理想的境界。
  3. 酒樽:象征友谊与欢聚,表现生活的洒脱。
  4. 玉斧:象征力量与改变,表达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十分月”指的是什么?

    • A. 明亮的星星
    • B. 明亮的满月
    • C. 夜空中的云彩
      答案:B
  2. 诗人提到的“素娥”指的是谁?

    • A. 诗人自己
    • B. 嫦娥
    • C. 月亮
      答案:B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绝望
    • B. 渴望改变世界的豪情
    • C. 对友谊的珍视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这首词同样描绘了月夜的意境,是李曾伯这首诗的前辈作品。
  • 《静夜思》(李白): 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再赋)》 vs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两者均以月亮为主题,但李曾伯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人际的温情,而苏轼则侧重于抒发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李曾伯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许员外新阳别业 陈秀才亭际木兰 题应天寺上方兼呈谦上人 寄江陵王少府 赠镜公(一作旅次钱塘) 题画建溪图 处州洞溪 海石榴 题长洲陈明府小亭 金州客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枯柴 比字旁的字 业字旁的字 包含驷的词语有哪些 担当 亠字旁的字 德薄望轻 兆黎 澜澜 成金 靣字旁的字 猛虎离山 凤雏麟子 黑字旁的字 日中则昃,月满则亏 华封三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