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3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30:11
去国渡关河,蝉鸣古树多。
平原正超忽,行子复蹉跎。
去事不可想,旧游难再过。
何当嵩岳下,相见在烟萝。
我离开了故国,渡过了关山河流,耳边传来蝉鸣声,古树丛中景色迷人。
平原上正是超然自得的时刻,而旅途的行者却一步三回头,彷徨而行。
往日的事情已无法再回想,旧时的游玩之地也再无法重游。
何时才能在嵩岳的山下,再次相见于那烟雾缭绕的地方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端(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少有记载。其作品多表达离别与思念之情,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李端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未来的期待,反映了唐代人际间的深厚情感。
《送友人还洛》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感,蕴含着深刻的思考。首联“去国渡关河,蝉鸣古树多”通过自然景象与旅途的结合,营造出一种离愁别绪的氛围。蝉鸣作为夏日的象征,令人联想到故乡的温暖与宁静。接下来的“平原正超忽,行子复蹉跎”则通过行者的彷徨,反映了内心的复杂情感,行者虽然身处壮阔的平原,却因离别而情绪低落,显得无比失落。
第三联“去事不可想,旧游难再过”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无奈,表达了对旧日游玩的怀念,时间的流逝让人无法再回到从前。最后一句“何当嵩岳下,相见在烟萝”则寄托了对未来重聚的美好期盼,嵩岳成为了友谊的象征,烟萝则增添了一层朦胧的浪漫色彩。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自然景象的结合,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与对美好时光的无尽怀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眷恋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唐代文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平原”象征什么?
“何当嵩岳下”中的“嵩岳”指的是哪里?
诗中蝉鸣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端的《送友人还洛》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都描绘了送别的情景,李端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与未来的期盼,而王维则更强调旅途中的孤独与友谊的珍贵。两首诗都运用了自然景象来渲染情感,但表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唐代诗歌的背景、风格与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