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9:0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9:04:54
诗词名称: 圣真观刘真师院十韵
作者: 罗隐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帘下严君卜,窗间少室峰。
摄生门已尽,混迹世犹逢。
山薮师王烈,簪缨友戴颙。
鱼跳介象鲙,饭吐葛玄蜂。
紫饱垂新椹,黄轻堕小松。
尘埃金谷路,楼阁上阳钟。
野耗鸢肩寄,仙书鸟爪封。
支床龟纵老,取箭鹤何慵。
别久曾牵念,闲来肯压重。
尚馀青竹在,试为剪成龙。
白话文翻译:
在帘子下严君正在卜筮,窗边可见少室山的峰峦。
养生之道已无可追求,混迹于世间仍然能遇见。
在山林中有师父王烈,交友的雅士戴颙。
鱼跃而出,像鲙鱼般鲜美,饭菜中吐出葛玄的蜜蜂。
紫色的果实挂满新椹,黄叶轻轻落下小松树。
尘埃飞舞在金谷的路上,楼阁上响起阳光的钟声。
野兔在鸢肩上寄居,仙书在鸟爪中被封存。
支床的乌龟已渐渐变老,抓箭的鹤又何曾懒惰?
别久了却仍然牵挂,闲来时又怎能承受重负?
尚有青竹在,试着把它剪成龙的形状。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835-908年),字梦阮,号山人,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尤其是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其作品多描绘生活的哲理和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圣真观刘真师院十韵》创作于道教盛行的时期,反映了作者对道教思想的认同与追求,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修道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罗隐的《圣真观刘真师院十韵》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悠远的道教意境。全诗以严君卜筮为引,设定了一个宁静的环境,随着诗句的推进,逐渐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道教理想的向往。诗中提到的“摄生门”与“混迹世犹逢”对比鲜明,前者是对修行的追求,后者则是对世俗生活的无奈。这样的对比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整首诗的意象丰富而生动,涉及自然、友谊、生命等多个层面。诗人在描绘山水之美的同时,也不忘传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最后一句“试为剪成龙”更是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的期望和对理想的追求,显示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此诗的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展现出道教文化的智慧与哲思,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帘下严君卜,窗间少室峰。
描绘出一个宁静的场景,严君在卜筮,少室峰在窗外静谧地矗立。
摄生门已尽,混迹世犹逢。
表达了对修道生活的追求已无可追寻,然而依旧在世间遭遇生活。
山薮师王烈,簪缨友戴颙。
提到道教名士王烈和交友的雅士戴颙,表现出作者对知己的思念。
鱼跳介象鲙,饭吐葛玄蜂。
用生动的意象描绘自然,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
紫饱垂新椹,黄轻堕小松。
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象征着丰收与生命的轮回。
尘埃金谷路,楼阁上阳钟。
反映了尘世的喧嚣与繁华,阳光照耀下的钟声寓意着希望。
野耗鸢肩寄,仙书鸟爪封。
描绘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寄居状态,表达了对道教理想的向往。
支床龟纵老,取箭鹤何慵。
象征着长寿与安逸的生活,表达了一种对生命的淡然态度。
别久曾牵念,闲来肯压重。
思念久别的朋友,体现了人际关系的珍贵与情感的沉重。
尚馀青竹在,试为剪成龙。
最后以青竹象征生命力,表达了对理想未来的期待与希望。
修辞手法:
此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鱼跳介象鲙”中“象鲙”的比喻生动形象,增强了画面感;“支床龟纵老”则赋予了乌龟以人性化的特征,增强了情感的寄托。
主题思想:
全诗主题围绕人对自然、友谊、生命的思考与追求,表现了对道教理想的向往,流露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罗隐的《圣真观刘真师院十韵》主要描绘了什么主题?
诗中提到的“少室峰”指的是:
“尚馀青竹在,试为剪成龙”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以上是对罗隐的《圣真观刘真师院十韵》的详细解读与分析,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