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9:0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9:04:54
璧池清秩访燕台,
曾捧瀛洲札翰来。
今日二难俱大夜,
当时三幅谩高才。
戏悲槐市便便笥,
狂忆樟亭满满杯。
犹幸小兰同舍在,
每因相见即衔哀。
在清澈的璧池旁,特意拜访了燕台,
曾经捧着来自瀛洲的信件而来。
今天的夜晚,情绪难以排遣,
当时的才华却显得无比渺小。
戏谑中我悲伤地回忆槐市,
狂饮中我想起樟亭的往事。
幸好小兰依旧和我在同一院子,
每次见面时总是满心哀愁。
罗隐(833年—909年),字梦阮,号元白,唐代诗人,生于福建。其诗以抒情见长,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风格清新、婉约。罗隐的作品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批判。
这首诗写于罗隐晚年,时值社会动荡,个人的遭遇与国家的命运相互映照,诗人通过怀旧与感慨,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追忆。
罗隐的《暇日感怀因寄同院吴蜕拾遗》是一首充满抒情性与哲理思考的作品。整首诗通过清澈的自然景象和个人的情感交融,展现出诗人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感慨。首联以“璧池清秩访燕台”开篇,描绘出一幅宁静的湖泊景象,仿佛在向读者展示一个理想的归宿。然而,随后的“今日二难俱大夜”,则瞬间将这种美好打破,表现出内心的苦闷与孤独。
诗中引入了“瀛洲”这一仙境意象,反映出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接下来,以“戏悲槐市便便笥”展现了一种无奈的幽默,反映出对繁华过后的空虚感。最后两句强调了小兰这一人物的重要性,她的存在使得诗人在孤独中找到了一丝慰藉,却又因相见而生出更多的愁绪。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理想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无奈,展现出一种复杂的人生哲学。通过自然意象与人情的交织,罗隐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融为一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思考空间。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反映出个人在时光流转中的孤独与无奈,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瀛洲”指的是:
A. 现实中的地方
B. 传说中的仙岛
C. 诗人的故乡
D. 书信的来源
“今日二难俱大夜”表达了诗人:
A. 内心的宁静
B. 对生活的享受
C. 心情的困扰
D. 对朋友的思念
小兰在诗中象征着:
A. 诗人的理想
B. 诗人的孤独
C. 诗人的慰藉
D. 诗人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