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4:57
台上(得凉字)
杜甫
改席台能迥,留门月复光。
云行遗暑湿,山谷进风凉。
老去一杯足,谁怜屡舞长。
何须把官烛,似恼鬓毛苍。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夏季的一个晚上,坐在台上感受到的凉爽和愉悦。席子换到了一个更高的地方,留着门让月光洒进来。云彩的移动带走了暑气,山谷中传来凉风。年纪渐长,饮一杯酒就足够了,谁会在意我频频起舞呢?何必再点上官府的蜡烛,似乎只会让人恼怒白发苍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一生经历了盛唐的繁华与安史之乱的动乱,诗作涵盖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真实而深刻,风格沉郁,情感真挚。
本诗创作于杜甫晚年,反映他在岁月流逝与社会动荡中的思索与感悟。此时,他的生活困苦,身心疲惫,但仍能在自然中找到一丝安慰。
《台上(得凉字)》是杜甫在一个夏夜中所作,诗中蕴含着深厚的哲理与情感。开篇即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席子被换到了一个高处,月光透过开着的门洒进来,营造出一种清幽而宁静的气氛。云彩的移动带走了暑气,山谷中送来凉风,给人以自然的享受。
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入自我反思。随着年岁的增长,诗人意识到饮酒已足够,频频起舞似乎显得多余,流露出对青春的追忆与对逝去岁月的感慨。最后一句提到不必点官烛,暗示着他对官场与世俗的厌倦与无奈,表现出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交织着对岁月的感慨与对人生的哲思,展现了杜甫深邃的思想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淡漠。诗人通过描绘宁静的环境,传达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中提到的“留门”指的是什么?
“何须把官烛”意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