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3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34:39
自终南山晚归
作者: 钱起 〔唐代〕
采苓日往还,得性非樵隐。
白水到初阔,青山辞尚近。
绝境胜无倪,归途兴不尽。
沮溺时返顾,牛羊自相引。
逍遥不外求,尘虑从兹泯。
在终南山上,采摘苓草的日子一天天往返,得到的性情却非樵夫的隐居。
白水江水开始变宽,青山依旧在不远处告别。
即使身处绝境,胜过无边的空虚,归途上的兴致也无穷无尽。
在沮丧时我回头看,牛羊自然而然地相互牵引。
逍遥的心境并不在外求,尘世的烦恼从此消散。
作者介绍:
钱起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字仲明,号少山。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景色。诗作常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创作背景:
《自终南山晚归》创作于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光,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描绘了他在终南山上的归程,既有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自终南山晚归》以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一种逍遥自在的情怀。首句“采苓日往还”勾勒出诗人日常生活的场景,表现出采摘苓草的乐趣,而“得性非樵隐”则反映出他对隐士生活的反思,隐士的生活虽然清净,但并非他的真实追求。
接下来的“白水到初阔,青山辞尚近”呈现出山水的辽阔和美丽,诗人在归途上与自然亲密接触,心中充满了感慨。后面几句则转向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即使身处困境,归途中依然能够找到快乐与希望,“沮溺时返顾”描绘出一种自我反省的情境,牛羊的相互引导则象征着生活的和谐与自然的力量。
最后,诗句“逍遥不外求,尘虑从兹泯”道出了诗人对逍遥自在的渴望,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烦恼的超越。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传递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与洒脱精神。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隐逸与逍遥生活的向往,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尘世烦恼的超越,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所描绘的主要场景是:
A. 城市的喧嚣
B. 终南山的自然景色
C. 庙宇的宁静
D. 田园的繁忙
诗中的“牛羊自相引”主要象征:
A. 自然的和谐
B. 人际关系的复杂
C. 生活的艰辛
D. 隐士的孤独
诗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是:
A. 悲观
B. 消极
C. 积极
D.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风格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