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独愁》

时间: 2025-05-07 06:45:59

诗句

前日远别离,昨日生白发。

欲知万里情,晓卧半床月。

常恐百虫鸣,使我芳草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5:59

原文展示

独愁
作者: 孟郊 〔唐代〕

前日远别离,
昨日生白发。
欲知万里情,
晓卧半床月。
常恐百虫鸣,
使我芳草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离别而感到的深深忧愁。前几天的远行使我不得不与亲友离别,昨日的白发则是忧愁的象征。若想了解我心中千里之外的情感,只需在清晨的月光下独自躺在床上。常常我害怕那百虫的鸣叫会打扰我,使我无心欣赏那芳草的美丽。

注释

  • 前日:前几天。
  • 远别离:远方的离别。
  • 白发:象征忧愁、老去。
  • 万里情:遥远的思念之情。
  • 晓卧:清晨时躺卧。
  • 芳草:美好的事物或情感。
  • 百虫鸣:形容夜晚虫鸣声,象征烦扰。

典故解析

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其中的离别情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常见于唐诗中,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孟尝,唐代著名诗人,生于河南,因其诗作风格独特,尤其擅长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常被称为“苦吟诗人”。

创作背景

《独愁》写于孟郊的晚年,正值其生活困顿之时,个人经历与社会环境的压迫,使得他对人生的感慨愈加深刻。

诗歌鉴赏

《独愁》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通过对离别与思念的描绘,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开头的“前日远别离”,即刻引出离别的情景,给人一种突如其来的悲伤感。接着“昨日生白发”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无情感慨,白发不仅是年华的象征,更是内心忧愁的具象化,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与感伤。

“欲知万里情,晓卧半床月”,这句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景象结合,诗人似乎在呼唤读者去理解他内心的孤独与对远方的思念。清晨的月光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孤寂的感觉,象征着思绪的漫延。

最后两句“常恐百虫鸣,使我芳草歇”,则将愁苦的情感再次升华,虫鸣的声音似乎打破了诗人内心的寂静,象征着生活的琐碎与烦扰。整首诗情感真挚,构思巧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沉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前日远别离:指前几天的离别,带有一种对过去的追忆与不舍。
  • 昨日生白发:昨日的忧愁使得诗人感到年华似乎已逝,白发的出现象征着心灵的疲惫。
  • 欲知万里情:想要让人了解自己此刻的情感,距离虽远,但情感依然真实。
  • 晓卧半床月:清晨的月光照耀,暗示了诗人孤独的状态,月光是思念的见证。
  • 常恐百虫鸣:虫鸣带来的不是自然的和谐,而是对内心宁静的打扰。
  • 使我芳草歇:芳草象征着生机与美好,虫鸣的打扰让人无心欣赏生活的美。

修辞手法

  • 比喻:白发比喻内心的愁苦,虫鸣比喻生活的烦扰。
  • 拟人:虫鸣给人以生命,赋予生活中的琐事以情感。
  • 对仗:诗中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展开,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让读者体会到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发:象征着忧愁与时间的流逝。
  • 月亮: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 虫鸣:象征生活的烦扰与内心的打扰。
  • 芳草:象征着美好与希望,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独愁》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孟郊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白发”象征着什么? A. 年轻
    B. 忧愁与时间的流逝
    C. 快乐

  3. “晓卧半床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A. 安静的思考
    B. 兴奋的心情
    C. 忙碌的生活

答案: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离骚》 - 屈原

诗词对比

  • 《独愁》与《静夜思》:两者均表现了对离别与思念的情感,但《独愁》更强调个人的孤独感,而《静夜思》则多了一份乡愁的色彩。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蝶恋花 钱塘灯夕 蝶恋花·城上斜阳依碧树 蝶恋花 柳絮 蝶恋花·题青山草庐词稿 蝶恋花 蝶恋花 月下怀抱珠表妹 蝶恋花 蝴蝶风筝 蝶恋花 蝶恋花 秋海棠 蝶恋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刑统 忍饥受饿 挦毛捣鬓 牛字旁的字 豆字旁的字 知心可腹 燕歌赵舞 上钩 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曲意奉迎 伦贯 斤字旁的字 护身符 高龄 又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