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4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5:59
独愁
作者: 孟郊 〔唐代〕
前日远别离,
昨日生白发。
欲知万里情,
晓卧半床月。
常恐百虫鸣,
使我芳草歇。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离别而感到的深深忧愁。前几天的远行使我不得不与亲友离别,昨日的白发则是忧愁的象征。若想了解我心中千里之外的情感,只需在清晨的月光下独自躺在床上。常常我害怕那百虫的鸣叫会打扰我,使我无心欣赏那芳草的美丽。
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其中的离别情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常见于唐诗中,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索。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孟尝,唐代著名诗人,生于河南,因其诗作风格独特,尤其擅长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常被称为“苦吟诗人”。
《独愁》写于孟郊的晚年,正值其生活困顿之时,个人经历与社会环境的压迫,使得他对人生的感慨愈加深刻。
《独愁》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通过对离别与思念的描绘,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开头的“前日远别离”,即刻引出离别的情景,给人一种突如其来的悲伤感。接着“昨日生白发”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无情感慨,白发不仅是年华的象征,更是内心忧愁的具象化,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与感伤。
“欲知万里情,晓卧半床月”,这句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景象结合,诗人似乎在呼唤读者去理解他内心的孤独与对远方的思念。清晨的月光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孤寂的感觉,象征着思绪的漫延。
最后两句“常恐百虫鸣,使我芳草歇”,则将愁苦的情感再次升华,虫鸣的声音似乎打破了诗人内心的寂静,象征着生活的琐碎与烦扰。整首诗情感真挚,构思巧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沉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展开,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让读者体会到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基调。
《独愁》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孟郊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白发”象征着什么?
A. 年轻
B. 忧愁与时间的流逝
C. 快乐
“晓卧半床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A. 安静的思考
B. 兴奋的心情
C. 忙碌的生活
答案:1.B 2.B 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