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3:58
城西作
作者:罗隐 〔唐代〕
从军无一事,终日掩空斋。
道薄交游少,才疏进取乖。
野禽鸣聒耳,庭草绿侵阶。
幸自同樗栎,何妨惬所怀。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无奈与自得。诗人说自己从军没有任何事情可做,整日待在空荡荡的斋房里。人际交往极少,才学也不出众,难以有所进展。耳边野禽的鸣叫声十分刺耳,庭院的绿草也侵袭到台阶上。幸好自己能够与那些樗栎树一样,心中自有其乐,何必在意世俗的得失呢。
罗隐(833年-910年),字季常,号梦阮,唐代诗人,晚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之一。罗隐以其清新、自然、富有哲理的诗风著称,常以个人经历和感受为题材,表现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城西作》写于诗人晚年,处于个人生活困窘、仕途不顺的阶段。诗中表达了他对孤独的感受,以及对平淡生活的自得与接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失落。
《城西作》通过平淡的日常描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自省。开篇“从军无一事,终日掩空斋”,直接点出诗人的困境,作为一名军人却无所事事,生活似乎被空虚所填满。而“道薄交游少,才疏进取乖”则进一步揭示了他在交际和事业上的无奈,表现出对现实无能为力的感慨。
接下来的描写将目光转向自然,“野禽鸣聒耳,庭草绿侵阶”,这些自然环境的描写不仅传达出诗人的孤独感,也体现出他对生活环境的敏锐观察。自然的喧嚣与生命的繁茂在此刻成为了他内心孤独的映射。
最后两句“幸自同樗栎,何妨惬所怀”则是一种自我安慰和释然,尽管身处困境,作者依然能够与普通的樗栎树同在,心中找到了宁静与满足。这种超脱世俗的态度,恰恰是罗隐在逆境中所展现的深刻哲理,反映了一种生活的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自我反思,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自得,展现出他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个人境遇的认知与接受,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传达了无论处于何种困境,心中应有自得与安宁的哲理。
《城西作》的作者是?
“从军无一事”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樗栎”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