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4:10
秋霁后
作者: 罗隐 〔唐代〕
净碧山光冷,圆明露点匀。
渚莲丹脸恨,堤柳翠眉颦。
蝉已送行客,雁应辞主人。
蝇蚊渐无况,日晚自相亲。
秋天的天空放晴,山光显得格外清冷,露水均匀地点缀在草木上。
水边的莲花像红脸姑娘一般娇艳,堤岸的柳树似翠眉轻皱。
蝉鸣已送走了旅客,雁群也该向主人告别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苍蝇和蚊子逐渐减少,傍晚的时光开始亲近起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罗隐,字存中,号惺惺,唐代诗人。他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自然著称,作品多描写山水景物和人事感怀,常蕴含深刻哲理。
创作背景: 《秋霁后》写于唐代的秋季,正值山水清冷、天高气爽的季节,诗人在此时产生了对自然的感悟,同时也触动了对离别和人情的思考。
《秋霁后》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自然景象和其中蕴含的人情味。开头两句“净碧山光冷,圆明露点匀”,描绘了秋日清晨的宁静与清新,山的清冷与露水的明亮形成鲜明对比,仿佛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的美。而接下来的“渚莲丹脸恨,堤柳翠眉颦”则将自然与人情融为一体,莲花的鲜艳与柳树的轻愁,似乎在传达一种微微的忧伤与怅惘。随着诗句的推进,蝉声与雁鸣的意象交替出现,代表着分别与相聚,构成了一幅秋日离别的画面。最后两句“蝇蚊渐无况,日晚自相亲”则进一步升华了情感,即使是在这样的时节,人与自然之间依旧存在着亲密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秋日景色的赞美,更是对生命无常与离别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反映了生命的无常与离别的感伤,同时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写的季节是哪个?
“渚莲丹脸恨”中的“恨”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蝉”是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罗隐的《秋霁后》更注重人情与离别的描绘,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与静谧。两者在主题上虽有不同,却都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对自然的热爱。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深入理解《秋霁后》这首诗的意蕴与诗人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