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4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8:59
原文展示:
少室山前日日风,望嵩楼下水溶溶。卷将春色归何处,尽在车前榆荚中。
白话文翻译:
在少室山前,风日日吹拂,站在望嵩楼上,看到水波荡漾。春天即将过去,它的色彩被卷到了哪里?原来都藏在了车前的榆树果实中。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游历嵩山时的所见所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晚春初夏时节的自然景色,通过风、水、榆荚等元素,表达了春天即将过去,但春色依旧存在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晚春初夏的景色。首句“少室山前日日风”,通过“日日风”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次句“望嵩楼下水溶溶”,以“水溶溶”形容水波的动态美,增添了诗的意境。后两句“卷将春色归何处,尽在车前榆荚中”,巧妙地将春天的色彩与榆荚联系起来,暗示春天虽去,但其色彩依旧存在于自然之中,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季节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感慨,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少室山”位于哪个省? A. 河南省 B. 山东省 C. 河北省 D. 陕西省
“望嵩楼下水溶溶”中的“水溶溶”形容的是什么? A. 水波荡漾的样子 B. 水流湍急的样子 C. 水面平静的样子 D. 水色清澈的样子
诗中的“榆荚”象征什么? A. 春天的色彩 B. 秋天的果实 C. 冬天的雪花 D. 夏天的花朵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