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晚春初夏八首》

时间: 2025-05-02 12:48:59

诗句

少室山前日日风,望嵩楼下水溶溶。

卷将春色归何处,尽在车前榆荚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8:59

原文展示:

少室山前日日风,望嵩楼下水溶溶。卷将春色归何处,尽在车前榆荚中。

白话文翻译:

在少室山前,风日日吹拂,站在望嵩楼上,看到水波荡漾。春天即将过去,它的色彩被卷到了哪里?原来都藏在了车前的榆树果实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少室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是嵩山的一部分。
  • 望嵩楼:位于嵩山附近的一座楼阁。
  • 水溶溶: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
  • 榆荚:榆树的果实,形状类似钱币,俗称“榆钱”。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绘自然景色和季节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游历嵩山时的所见所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晚春初夏时节的自然景色,通过风、水、榆荚等元素,表达了春天即将过去,但春色依旧存在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晚春初夏的景色。首句“少室山前日日风”,通过“日日风”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次句“望嵩楼下水溶溶”,以“水溶溶”形容水波的动态美,增添了诗的意境。后两句“卷将春色归何处,尽在车前榆荚中”,巧妙地将春天的色彩与榆荚联系起来,暗示春天虽去,但其色彩依旧存在于自然之中,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日日风”表达了时间的连续性和季节的变化。
  • 次句以“水溶溶”形容水波的动态美,增强了诗的视觉感受。
  • 后两句通过“卷将春色归何处”提出疑问,随后以“尽在车前榆荚中”作答,巧妙地将春天的色彩与榆荚联系起来,表达了春天虽去,但其色彩依旧存在于自然之中。

修辞手法:

  • 拟人:“卷将春色归何处”中的“卷将”赋予了春天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比喻:“尽在车前榆荚中”将春天的色彩比喻为榆荚,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季节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感慨,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
  • 水溶溶:形容水波的动态美,增添诗的意境。
  • 榆荚:象征春天的色彩,暗示春天虽去,但其色彩依旧存在于自然之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少室山”位于哪个省? A. 河南省 B. 山东省 C. 河北省 D. 陕西省

  2. “望嵩楼下水溶溶”中的“水溶溶”形容的是什么? A. 水波荡漾的样子 B. 水流湍急的样子 C. 水面平静的样子 D. 水色清澈的样子

  3. 诗中的“榆荚”象征什么? A. 春天的色彩 B. 秋天的果实 C. 冬天的雪花 D. 夏天的花朵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
  • 杜甫的《春望》:表达对春天景色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张耒的《晚春初夏八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自然景色,但张耒的诗更多表达季节变迁的感慨,而王维的诗则更多表达对自然美的静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人的作品的详细鉴赏,有助于理解张耒的诗歌。

相关查询

次韵宫师相公南游还旧山及阙下二首 其一 和晏公圜丘诗 渊宗郎中移利州路漕 同年梅鼎臣赴凤翔幕兼省觐 李九言寺丞知怀安军金堂县 柏树 过惠崇旧居 答程职方冬至前一日江上观鱼 感事寄子明中丞 九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玉字旁的字 又字旁的字 尾生之信 宝盖头的字 形影不离 六夷 包含茱的词语有哪些 道微德薄 文昌 自有肺肠 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跳白 衣冠绪余 鸩死 卜字旁的字 辰字旁的字 包含惑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