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3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39:15
原文展示:
二十挥篇翰,三十穷典坟。
辟书五府至,名为四海闻。
始从车骑幕,今赴嫖姚军。
契阔晚相遇,草戚遽离群。
悠悠行子远,眇眇川途分。
登高望燕代,日夕生夏云。
司徒拥精甲,誓将除国氛。
儒生幸持斧,可以佐功勋。
无言羽书急,坐阙相思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李侍御赴幽州任职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二十岁时开始挥笔作诗,三十岁时沉迷于典籍的研究。如今他为朝廷辟书,名声已经传遍四方。李侍御曾在同车同骑的幕府中相识,如今就要去嫖姚军的阵营。虽然我们此时相见,但草木已显得萧瑟,离别的时刻来得很快。悠悠的行子已经远去,渺渺的川流将我们隔开。站在高处眺望燕代的方向,夕阳西下,夏日的云彩在天边浮现。司徒手握精良的甲胄,誓言要消灭国中的邪气。儒生幸得持斧,能够辅佐功勋。无言的书信急切难寄,独自坐在阙楼中思念你。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字子云,唐代诗人,以诗词和散文闻名,尤其擅长五言律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描绘山水田园,表现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送李侍御益赴幽州幕》创作于韦应物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未来的祝愿与担忧。诗中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理想与困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与李侍御之间的深厚友谊。诗的开头,韦应物回顾了自己二十岁时开始写作和三十岁时对学问的追求,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的成长。他的成就与李侍御的前途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对朋友的祝福与期望。
诗中多次使用景物描写,"草戚"和"悠悠"等意象,不仅渲染了离别时的忧伤,也体现了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尤其在“登高望燕代”一句中,眺望远方的意象,既是对友人的思念,也是对未来的展望,蕴含着一种既期待又忧虑的复杂情感。
最后,诗人在表达对李侍御的祝愿时,提到“儒生幸持斧,可以佐功勋”,显示出对知识分子能在朝廷中施展才华的向往,同时也隐含着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此诗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二十挥篇翰,三十穷典坟”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同时,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内心的情感变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友谊与离别,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赴任的祝福与对国家的责任感,同时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嫖姚军”指的是哪个地方的任职?
A. 长安
B. 幽州
C. 洛阳
“二十挥篇翰”中的“挥篇翰”是什么意思?
A. 书写诗篇
B. 研究典籍
C. 交友结缘
诗中提到的“司徒”代表什么?
A. 一种武器
B. 古代官职
C. 一种情感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韦应物的《送李侍御益赴幽州幕》与杜甫的《送李白》都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然而,韦应物更注重内心的情感流露和对未来的思考,而杜甫则更加关注时代背景和国家命运的沉重,展现出两位诗人在风格和主题上的差异。
参考资料:
通过这些分析与推荐,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