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5:27: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5:27:08
白道晓霜迷,离灯照马嘶。
秋风满关树,残月隔河鸡。
来往非无倦,穷通岂易齐。
何年归故社,披雨剪春畦。
在白色的道路上,晨霜迷蒙,远处的灯光照耀着马的嘶鸣。
秋风吹满了关口的树木,残月照耀着河对岸的鸡鸣。
来往的旅途并非没有疲惫,困扰人生的穷通又怎能容易齐平?
何年才能回到故乡,披着雨露去剪春天的菜畦?
郑谷,唐代诗人,以五言诗和绝句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郑谷的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的变迁与个人的遭遇。
《潼关道中》作于诗人旅途中,表达了他在路上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潼关是古代的重要关隘,象征着交通与交流,在这里,诗人经历了秋风与晨霜,体现出他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潼关道中》是一首典型的旅途诗,透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潼关行进时的心境。诗的开头用“白道晓霜迷”描绘了晨霜的迷离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给人以孤寂之感。接着,远处的灯光和马的嘶鸣,勾勒出旅途的艰辛与孤独。秋风吹拂,关口的树木在风中摇曳,残月映照着河对岸的鸡鸣,增添了思乡的情绪。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反思了旅途中的疲惫和生活的艰难,感慨“穷通岂易齐”,表达了对人生起伏的深刻理解。最后一句“何年归故社”,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展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旅途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以旅途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困境的深刻思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旅途的孤独与艰辛,展现出对田园生活的渴望,传达了深沉的情感基调。
诗中“白道晓霜迷”中的“白道”指的是什么?
A. 白色的道路
B. 河流
C. 田园
D. 乡村
诗人在旅途中感到疲惫,这种疲惫是由于什么?
A. 身体不适
B. 旅途的艰辛
C. 饥饿
D. 寂寞
“何年归故社”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金钱的追求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朋友的怀念
D. 对理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