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还家示诸幼》

时间: 2025-05-07 08:16:24

诗句

避地重遭乱,还家幸再生。

一身今见汝,寸禄敢留情。

更恐死生隔,浑疑梦寐惊。

吾今犹有愧,未遂鹿门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16:24

原文展示

避地重遭乱,还家幸再生。一身今见汝,寸禄敢留情。更恐死生隔,浑疑梦寐惊。吾今犹有愧,未遂鹿门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经历战乱后,终于得以回家重聚的喜悦,同时又流露出对生死离别的担忧和未能实现理想生活的惋惜。

全诗翻译: 在战乱中我被迫避难,再次回家真是幸运。如今能见到你,我的心中却不敢留情。更害怕生死相隔,仿佛一切只是梦境。我如今依然感到愧疚,未能如愿以偿在鹿门山下耕耘。

注释

字词注释

  • 避地:逃避战乱的地方。
  • 重遭乱:再次遭遇动乱。
  • 寸禄:微薄的收入或一点点的生活所需。
  • 死生隔:生与死的隔阂。
  • 梦寐:梦中的情况。

典故解析

  • 鹿门:指的是道教的理想境地,象征着隐逸的生活和修身养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鼎,字孟頫,号涧溪,宋代著名的词人、诗人,因其在政治上的经历及其文学成就,广受后人推崇。他的作品多反映了个人经历与社会动荡的关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赵鼎经历了战乱后重回故乡的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诗人对家庭团聚的珍惜,同时也表达了对未能实现理想的遗憾。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家庭的深切思念和对生死哲理的思考。开头两句“避地重遭乱,还家幸再生”直接交代了诗人的背景,他在动乱中流离失所,重回故里,心中充满感慨和感激。接下来的“寸禄敢留情”则表现出他对生活艰辛的自省,尽管重聚,但诗人却因生活的困窘而感到愧疚。

“更恐死生隔,浑疑梦寐惊”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冲突:他对生死的思考以及对现实的迷惑。最终一句“吾今犹有愧,未遂鹿门耕”,则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差距的反思,使整首诗在喜悦中夹杂着忧伤,令人感到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避地重遭乱:诗人因战乱而避难,后来又遭遇动乱。
  2. 还家幸再生:重回故乡,感到无比幸运。
  3. 一身今见汝:如今能与你相见,感到很快乐。
  4. 寸禄敢留情:虽然心中高兴,但因生活拮据而不敢放纵情感。
  5. 更恐死生隔:担心生与死之间的隔阂。
  6. 浑疑梦寐惊:觉得一切都像是梦,心中充满疑虑。
  7. 吾今犹有愧:自己依然感到愧疚。
  8. 未遂鹿门耕:未能如愿以偿地在理想的地方生活。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比了重聚的喜悦与生活的困窘。
  • 借代:通过“鹿门”象征理想的隐逸生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家庭团聚的珍视,对生活艰辛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生活追求未果的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家”:象征团圆与温暖。
  • “梦”:象征对现实的惶恐与不安。
  • “鹿门”:象征理想的生活与隐逸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经历了什么样的生活背景?

    • A. 生活富裕
    • B. 遭遇战乱
    • C. 过着隐逸生活
    • D. 在外游历
  2. “寸禄敢留情”中,“寸禄”指的是什么?

    • A. 巨额财富
    • B. 微薄收入
    • C. 生活奢侈
    • D. 田园生活
  3. 诗中提到的“鹿门”象征什么?

    • A. 乡村
    • B. 理想生活
    • C. 战争
    • D. 家庭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赵鼎《还家示诸幼》与李白《月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但赵鼎更侧重于家庭的团聚与对现实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孤独与对自然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赵鼎文集》

相关查询

摸鱼儿·晓风痴 摸鱼儿 次韵庐疏齐宪使题岁寒亭 此首下原附 摸鱼儿 摸鱼儿 用迦陵听白珏弹琵琶韵 摸鱼儿·被杨花 摸鱼儿 楼桑呼汉昭烈庙 摸鱼儿·便无他 摸鱼儿 咏蛙 摸鱼儿 叠前韵答吴宝崖见怀宝崖武林人 摸鱼儿 其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覆车继轨 旧居 犬字旁的字 贻范古今 重睹天日 膺教 士可杀不可辱 柴车幅巾 卤字旁的字 离群索居 川字旁的字 提土旁的字 戛戛独造 革字旁的字 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阮生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