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4:32
原文展示:
贞女吟 文同 〔宋代〕
身外无一簪,何以供铅华。 饰行不饰容,浊水白藕花。 藕心乱如丝,妾心圆如珠。 丝乱端绪多,珠圆瑕纇元。 焉得偶君子,奉之此高节。 所生虽至亲,此意安可说。
白话文翻译:
我身上连一根簪子都没有,如何去打扮自己呢? 我注重的是行为的端正而不是外表的装饰,就像在浑浊的水中依然能开出洁白的荷花。 藕丝虽然纷乱,但我的心却像圆润的珍珠一样坚定。 纷乱的丝线意味着复杂的头绪,而圆润的珍珠则没有瑕疵。 我如何才能遇到一位君子,与他共享这份高尚的节操呢? 尽管我的亲人对我非常亲近,但这份心意却难以言表。
注释:
诗词背景:
文同是宋代诗人,他的作品多以抒情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贞女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贞洁和高尚节操的追求,以及对于理想伴侣的渴望。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女性内在美和高尚品质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贞洁和高尚节操的追求。诗中,“身外无一簪,何以供铅华”表达了诗人对于外在装饰的不屑,强调内在美的重要性。“饰行不饰容,浊水白藕花”进一步通过比喻,将内在的纯洁和高尚比作即使在浑浊环境中也能绽放的荷花,形象生动。“藕心乱如丝,妾心圆如珠”则通过对比,展现了内心的纷乱与坚定,突出了诗人对于坚定心志的赞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于高尚品质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于贞洁和高尚节操的追求,以及对于理想伴侣的渴望。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强调了内在美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坚定心志和高尚品质的赞美。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浊水白藕花”比喻的是什么? A. 外在装饰 B. 内在纯洁 C. 心思纷乱 D. 坚定心志
诗中“妾心圆如珠”表达了什么? A. 心思纷乱 B. 坚定心志 C. 外在装饰 D. 内在纯洁
诗中“焉得偶君子,奉之此高节”表达了什么? A. 对于外在装饰的追求 B. 对于内在纯洁的追求 C. 对于理想伴侣的渴望 D. 对于心思纷乱的描述
答案: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