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13: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13:48
原文展示:
兴元府园亭杂咏·照筠坛 文同 〔宋代〕
积土削为坛,险然在深竹。 中惟一诗石,独坐拥寒玉。 勿谓人少知,此境不容俗。
白话文翻译:
将土堆积并削整成坛,它险峻地坐落在茂密的竹林深处。 坛中只有一块刻有诗文的石头,我独自坐着,拥抱着冰冷的玉石。 不要说人们很少知道这里,这样的境界是不容许庸俗之辈进入的。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书画亦有很高的造诣。此诗可能创作于他在兴元府(今陕西汉中)任职期间,表达了对清幽环境的喜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 文同在兴元府任职期间,可能因公务之余,游览府园,被园中的清幽环境所吸引,遂作此诗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险峻而幽静的坛子,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喜爱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中“积土削为坛,险然在深竹”描绘了一个隐秘而险峻的所在,而“中惟一诗石,独坐拥寒玉”则进一步以诗石和寒玉为喻,表达了诗人独自坐于此地,享受孤独与清冷的情感。最后两句“勿谓人少知,此境不容俗”强调了这种境界的高洁与不容庸俗,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喜爱和对世俗的超脱。通过描绘一个险峻而幽静的坛子,诗人展现了自己对孤独与清冷的享受,以及对高洁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积土削为坛”描述的是什么? A. 一个平台 B. 一个祭坛 C. 一个花园 D. 一个山丘 答案:B
“中惟一诗石,独坐拥寒玉”中的“寒玉”比喻什么? A. 冰冷的石头 B. 冰冷的竹子 C. 冰冷的水 D. 冰冷的空气 答案:A
诗的最后两句“勿谓人少知,此境不容俗”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世俗的喜爱 B. 诗人对世俗的超脱 C. 诗人对世俗的无奈 D. 诗人对世俗的厌恶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