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兴元府园亭杂咏·照筠坛》

时间: 2025-04-29 01:13:48

诗句

积土削为坛,险然在深竹。

中惟一诗石,独坐拥寒玉。

勿谓人少知,此境不容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13:48

原文展示:

兴元府园亭杂咏·照筠坛 文同 〔宋代〕

积土削为坛,险然在深竹。 中惟一诗石,独坐拥寒玉。 勿谓人少知,此境不容俗。

白话文翻译:

将土堆积并削整成坛,它险峻地坐落在茂密的竹林深处。 坛中只有一块刻有诗文的石头,我独自坐着,拥抱着冰冷的玉石。 不要说人们很少知道这里,这样的境界是不容许庸俗之辈进入的。

注释:

  • 积土削为坛:指用土堆积并削整成一个平台或祭坛。
  • 险然:险峻的样子。
  • 深竹:茂密的竹林。
  • 诗石:刻有诗文的石头。
  • 寒玉:比喻冰冷的石头。
  • 不容俗:不容许庸俗之辈进入或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书画亦有很高的造诣。此诗可能创作于他在兴元府(今陕西汉中)任职期间,表达了对清幽环境的喜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 文同在兴元府任职期间,可能因公务之余,游览府园,被园中的清幽环境所吸引,遂作此诗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险峻而幽静的坛子,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喜爱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中“积土削为坛,险然在深竹”描绘了一个隐秘而险峻的所在,而“中惟一诗石,独坐拥寒玉”则进一步以诗石和寒玉为喻,表达了诗人独自坐于此地,享受孤独与清冷的情感。最后两句“勿谓人少知,此境不容俗”强调了这种境界的高洁与不容庸俗,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积土削为坛,险然在深竹”:诗人描述了一个用土堆积并削整成的坛子,它险峻地坐落在茂密的竹林深处,营造出一种幽静而险峻的氛围。
  2. “中惟一诗石,独坐拥寒玉”:坛中只有一块刻有诗文的石头,诗人独自坐着,拥抱着冰冷的玉石,这里用“寒玉”比喻诗石,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清冷的享受。
  3. “勿谓人少知,此境不容俗”:诗人告诫人们不要认为这里很少被人知道,这样的境界是不容许庸俗之辈进入的,强调了这种境界的高洁与不容庸俗。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寒玉”比喻诗石,形象地表达了诗石的冰冷与高洁。
  • 拟人:“险然在深竹”中的“险然”赋予了坛子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喜爱和对世俗的超脱。通过描绘一个险峻而幽静的坛子,诗人展现了自己对孤独与清冷的享受,以及对高洁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坛:象征着高洁与隐秘。
  • 深竹:象征着幽静与隐逸。
  • 诗石:象征着文化与高洁。
  • 寒玉:象征着清冷与高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积土削为坛”描述的是什么? A. 一个平台 B. 一个祭坛 C. 一个花园 D. 一个山丘 答案:B

  2. “中惟一诗石,独坐拥寒玉”中的“寒玉”比喻什么? A. 冰冷的石头 B. 冰冷的竹子 C. 冰冷的水 D. 冰冷的空气 答案:A

  3. 诗的最后两句“勿谓人少知,此境不容俗”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世俗的喜爱 B. 诗人对世俗的超脱 C. 诗人对世俗的无奈 D. 诗人对世俗的厌恶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竹里馆》:同样表达了诗人对幽静环境的喜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对比:

  • 文同的《兴元府园亭杂咏·照筠坛》与王维的《竹里馆》都描绘了幽静的自然环境,但文同的诗更强调了对世俗的超脱,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文同诗集》:收录了文同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文同诗歌的重要资料。

相关查询

鸣弦斋 六月菊以夏中破萼至秋晚枝条虽苍劲而花色灼 刘文蔚久苦目眚昨日乘凉来过共谈先天图义一 孔同知孔圣衣裔垂念逆旅用意勤甚诗以谢之 九日偶成呈彦举 九日即事雪中见菊 九日即事雪中见菊 九日登瀛台和昔人韵二首 九日登瀛台 鲸川八景·西园秋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间不容瞬 包含参的成语 鸣冤叫屈 单耳刀的字 霜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犯上作乱 资妆 包含鼓的词语有哪些 学费 病目 大才槃槃 貝字旁的字 夕字旁的字 凉州词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包含科的词语有哪些 字育 歹字旁的字 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