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5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59:12
次韵王郎子立风雨有感
作者:苏轼
百年一俯仰,寒暑相主客。
稍增裘褐气,已觉团扇厄。
不烦计荣辱,此丧彼有获。
我琴终不败,无攫故无。
后生不自牧,呻吟空挟策。
揠苗不待长,买菜苦求益。
此郎独静退,门外无行迹。
但恐陶渊明,每为饥所迫。
凄风弄衣结,小雪穿门席。
愿君付一笑,造物亦戏剧。
朝来赋云梦,笔落风雨疾。
为君裁春衫,高会开桂籍。
在百年的人生中,俯仰之间,寒暑交替,岁月如客人般来去。稍微增加了几分厚衣,便感到团扇的束缚。无需在乎荣华富贵,失去或得到已然无所谓。我的琴声永不败落,因为我无须追求名利。年轻人不自己耕牧,徒然感叹,只能空怀书卷。急于求成就如拔苗助长,买菜时却苦于求得的利润。此人独自安静地退居一旁,门外不见行踪。但我唯恐陶渊明,常常因饥饿所迫。凄凉的风吹动衣衫,小雪悄然飘落席间。愿你能一笑置之,造物也是一场戏剧。今晨赋诗云梦,笔落如风雨般急促。为了你裁剪春衫,盛会时开桂花籍。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具有广泛的题材和深厚的思想内涵,风格洒脱而又深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流亡生涯,正值他对人生的感悟加深,对荣辱得失的淡然态度,表现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环境。
《次韵王郎子立风雨有感》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作,苏轼通过自然景象来引发对人生的深思。诗中反复出现的“寒暑”、“风雨”等意象,表现了时间的无情与生活的艰辛。诗人以“百年一俯仰”开篇,瞬间拉开了时间的广度,令人感受到生命的短暂与珍贵。
随着诗意的深入,苏轼表达了一种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他提到“我琴终不败”,象征着艺术和内在修养的永恒,而不被名利所干扰。接着,他通过对年轻人“呻吟空挟策”的描写,批评了急功近利的心态,提醒人们应当踏踏实实、心态平和。
诗的后半部分,苏轼以陶渊明为例,点出隐逸生活虽好,但也难免生活的困扰。他用“凄风弄衣结,小雪穿门席”描绘寒冷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暗示着隐士生活的艰辛。最后,诗人在对话中以“愿君付一笑”结束,既是对朋友的期冀,也是一种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表现出即使在困境之中,仍能保持一份幽默与从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我琴终不败”)、对仗(如“寒暑相主客”)、拟人(如“凄风弄衣结”)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辩证思考。苏轼以幽默的笔触,展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陶渊明”是以何种生活方式著称的?
“揠苗不待长”中的“揠苗”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风雨疾”主要体现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次韵王郎子立风雨有感》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作品更强调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而苏轼则在隐逸与世俗之间展现了更多的辩证思考,反映了他对生活的复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