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7:04: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7:04:55
作者: 苏轼 〔宋代〕
蜀人衣食常苦艰,
蜀人游乐不知还。
千人耕种万人食,
一年辛苦一春闲。
闲时尚以蚕为市,
共忘辛苦逐欣欢。
去年霜降斫秋荻,
今年箔积如连山。
破瓢为轮土为釜,
争买不翅金与纨。
忆昔与子皆童,
年年废书走市观。
市人争夸斗巧智,
野人喑哑遭欺谩。
诗来使我感旧事,
不悲去国悲流年。
蜀地的人们常常生活艰辛,
但他们游玩时却忘记了归来。
千人耕作,万人依赖其食,
一年辛苦,春天却可闲适。
闲暇时,蚕市仍然繁忙,
人们共同忘却辛劳,追逐欢乐。
去年秋霜降临时,割下了秋荻,
今年的蚕茧堆积如连绵的山丘。
破瓢变成车轮,泥土做成锅,
人们争相购买,金丝和绢布。
回忆往昔与子由共度童年,
年年废弃书本,奔走于市。
市中人们争相夸耀技艺,
乡下人却因无知遭人欺凌。
这首诗让我感怀旧事,
并不是因为离国而悲伤,而是对流年的惋惜。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广泛,风格多样,尤其擅长豪放、旷达的风格,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个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轼流亡期间,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流逝时光的感慨。蜀地的生活艰辛与欢愉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他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情的观察。
《和子由蚕市》展现了苏轼对蜀地人们生活的深刻观察,诗中描绘了蜀地人们在艰苦生活中依然追求欢乐的场景。开篇直入主题,指出蜀人虽然生活艰难,却在游乐中忘记了归来,表现出一种对生活无奈的态度。同时,诗中提到的“千人耕种万人食”,揭示了农业社会的基本矛盾:少数人辛苦耕作,却要供养大多数人。接下来的描写则展现了闲暇时蚕市的热闹,虽然生活艰辛,但人们仍然能够在劳作之余找到乐趣。用“破瓢为轮土为釜”的形象描绘,表现出人们的聪明和灵巧。
诗的最后部分,苏轼通过回忆童年与子由的往事,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不再悲伤于失去故国,而是对流年的惋惜,体现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整首诗虽有淡淡的哀伤,却透出一种对生活的宽容和对人情的热爱,展现了苏轼作为诗人的深厚情感和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蜀地百姓的生活,反映了人在艰苦中依然追求欢乐的精神,同时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蜀人常常感到什么?
苏轼在诗中回忆了什么?
“破瓢为轮土为釜”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