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3:30
大雅无忧怨,宵民有爱憎。
鲁侯天不遇,臧氏尔何能。
惨惨心如虺,营营舌似蝇。
谁于销骨地,一鉴玉壶冰。
这首诗表达了高雅的人没有忧愁与怨恨,而夜晚的百姓却充满了爱与恨。鲁国的侯爵遭遇不幸,臧氏又怎能有所作为?内心悲惨得如同毒蛇,舌头活跃得像苍蝇。谁能在这消磨骨头的地方,看到一面如玉壶般冰冷的镜子呢?
作者介绍:李群玉,唐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著称。生平经历较为曲折,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
创作背景: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通过对比高雅与平民的情感,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和对人性的思考。
《宵民》通过鲜明的对比手法,展现了高雅与低俗之间的情感差异。诗中提到的“宵民”,象征了普通百姓在苦难中挣扎的生活,他们的爱恨情仇在夜晚显得尤为明显。而“鲁侯”与“臧氏”的提及,则暗示了权贵阶层在动荡中无能为力的无奈。诗人通过“惨惨心如虺”的描绘,展示了普通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助,情感深邃而沉重。最后一句“谁于销骨地,一鉴玉壶冰”似乎在呼唤一种清醒与觉悟,想要在现实的苦难中寻找一丝光亮。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与社会中的不公,展现了诗人对底层民众的同情与关怀。李群玉在此表达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诗歌的情感基调沉重而又蕴含着对未来的期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性的复杂,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的同情与对社会现状的批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宵民”指的是谁?
“惨惨心如虺”中的“虺”指的是什么?
诗中“鲁侯天不遇”表达了什么情绪?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