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欹枕》

时间: 2025-05-02 18:32:42

诗句

欹枕高眠日午春,酒酣睡足最闲身。

明朝会得穷通理,未必输他马上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32:42

原文展示

欹枕高眠日午春,
酒酣睡足最闲身。
明朝会得穷通理,
未必输他马上人。

白话文翻译

在春日的午后,头靠着枕头高高地睡着,
酒酣耳热,睡得很足,身体感到无比的轻松自在。
明天我会明白人生的道理,
未必比那些骑马的人要逊色。

注释

  • 欹枕:斜靠着枕头,形容姿态。
  • 高眠:高枕而眠,表示睡得很舒适。
  • 日午春:春天的正午。
  • 酒酣:酒喝得酣畅,形容饮酒的状态。
  • 睡足:睡得很足,充分休息。
  • 穷通理:穷通的道理,指对人生哲理的理解。
  • 马上人:骑马的人,可能指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典故解析

“穷通理”可理解为对人生起伏的深刻理解,而“马上人”则可能是指那些忙于追求功名的人。诗中隐含了对生活态度的思考,表达了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谷,字穆之,号无闷,唐代诗人,生于晚唐,卒年不详。他的诗风清新流畅,情感真挚,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见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日午后,表达了诗人在酒酣耳热之际,享受闲适生活的情景。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

诗歌鉴赏

《欹枕》是一首表达闲适生活与哲理思考的诗作。全诗以“欹枕高眠”为引子,揭示了诗人在春日午后的慵懒状态。春日的正午,阳光和煦,正是人们放松身心的最佳时机。诗人以“酒酣睡足”描绘出一种极致的放松感,仿佛在告诉我们,生活中不只有追求与忙碌,更需要享受当下的宁静与自在。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出了一个哲学思考:“明朝会得穷通理,未必输他马上人。”这句诗意在表达,明天将会理解生活的真谛,暗示着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和思考。诗人并不认为追求功名的人就一定比自己更有价值,反而显得更加深邃。诗歌的整体意境让人反思,生活的意义并非仅在于外在的成就,更多的是内心的安宁与自我认知。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欹枕高眠日午春:描绘一个春日午后,诗人斜靠着枕头安然入睡,显示出一种悠闲的状态。
  2. 酒酣睡足最闲身:表示在酒意正浓、睡得很足的情况下,身体感到无比的舒适,体现了对生活的享受。
  3. 明朝会得穷通理:指明天将会领悟人生的道理,暗示了一种对未来的思考和期待。
  4. 未必输他马上人:与那些忙于追逐功名的人相比,自己所享受的生活同样具有价值,表达了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马上人”比作追求功名利禄的人,形成对比。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穷通理”的拟人化表达,使哲理更具生活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映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对闲适生活的珍视与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代表着放松与享乐,暗示生活的乐趣。
  • :象征着安宁与舒适,体现诗人的闲适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明朝会得穷通理”指的是什么?

    • A. 明天会有好运
    • B. 明天会理解人生的道理
    • C. 明天会有新的朋友
  2. “马上人”在诗中指的是?

    • A. 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 B. 骑马的人
    • C. 旅行的人
  3. 诗人想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 A. 忧愁
    • B. 悠闲与淡泊
    • C. 对春天的喜爱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郑谷的《欹枕》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宁静与生活的享受,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孤独的思考。两首诗都体现了唐代诗人的情感深度与哲理思考,但在表现形式和情感基调上有明显区别。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郑谷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江楼夜月怀故山友人陈聘君吴樗乡 寻宁山人所居 蜀女怨 关山月 出塞行 别客 送戴式之归天台歌 访益上人兰若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 江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稀稀落落 凵字底的字 尣字旁的字 倜傥之才 身字旁的字 几字旁的字 反光 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诸方 忠不可兼 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凛如霜雪 穷形尽致 包含杝的词语有哪些 宿卧 遁身远迹 阜字旁的字 别出新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