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32: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32:42
欹枕高眠日午春,
酒酣睡足最闲身。
明朝会得穷通理,
未必输他马上人。
在春日的午后,头靠着枕头高高地睡着,
酒酣耳热,睡得很足,身体感到无比的轻松自在。
明天我会明白人生的道理,
未必比那些骑马的人要逊色。
“穷通理”可理解为对人生起伏的深刻理解,而“马上人”则可能是指那些忙于追求功名的人。诗中隐含了对生活态度的思考,表达了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郑谷,字穆之,号无闷,唐代诗人,生于晚唐,卒年不详。他的诗风清新流畅,情感真挚,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见长。
这首诗写于春日午后,表达了诗人在酒酣耳热之际,享受闲适生活的情景。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
《欹枕》是一首表达闲适生活与哲理思考的诗作。全诗以“欹枕高眠”为引子,揭示了诗人在春日午后的慵懒状态。春日的正午,阳光和煦,正是人们放松身心的最佳时机。诗人以“酒酣睡足”描绘出一种极致的放松感,仿佛在告诉我们,生活中不只有追求与忙碌,更需要享受当下的宁静与自在。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出了一个哲学思考:“明朝会得穷通理,未必输他马上人。”这句诗意在表达,明天将会理解生活的真谛,暗示着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和思考。诗人并不认为追求功名的人就一定比自己更有价值,反而显得更加深邃。诗歌的整体意境让人反思,生活的意义并非仅在于外在的成就,更多的是内心的安宁与自我认知。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映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对闲适生活的珍视与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诗中的“明朝会得穷通理”指的是什么?
“马上人”在诗中指的是?
诗人想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郑谷的《欹枕》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宁静与生活的享受,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孤独的思考。两首诗都体现了唐代诗人的情感深度与哲理思考,但在表现形式和情感基调上有明显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