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5:02
送钱特卿赴职天台
作者: 方干 〔唐代〕
路入仙溪气象清,
垂鞭树石罅中行。
雾昏不见西陵岸,
风急先闻瀑布声。
山下县寮张乐送,
海边津吏棹舟迎。
诗家弟子无多少,
唯只于余别有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送别友人特卿前往天台的路上所见的美丽景象。随着道路进入如仙境般清新的仙溪,马鞭轻轻垂下,在树木和石缝之间穿行。浓雾笼罩,不见西陵的岸边,耳边已听到风急催动的瀑布声。山下的县官和乐师正在送别,而海边的渡口,船夫正迎接这位即将启程的朋友。诗人感慨,像他这样关注情谊的诗人弟子并不多,只有他与特卿之间才有如此深厚的情感。
作者介绍:
方干,字干之,唐代诗人,与李白、杜甫齐名,善于描写自然景象与人情。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送别朋友特卿赴天台任职时所作,体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即将分别的惆怅之情。
方干的《送钱特卿赴职天台》以清新的自然景象映衬出深厚的友情,展现了唐代诗歌中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细腻描写。开篇以“路入仙溪气象清”引入,既描绘了优美的山水环境,又为接下来的送别场景营造了一个恬静的氛围。诗中“雾昏不见西陵岸,风急先闻瀑布声”,通过雾和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动静结合的意境,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友情在自然中得以延续。
中间部分提到“山下县寮张乐送,海边津吏棹舟迎”,不仅增加了送别的场景感,也引入了社会角色的变化,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表现出对友人的重视和送别的庄重。最后一句“唯只于余别有情”,使全诗升华,强调了诗人与特卿之间独特的情感,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与感慨。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背景下,渗透出浓浓的离别情愫,让人感受到唐代文人对友谊的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个诗歌围绕着友情的深厚与离别的惆怅展开,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不舍,体现了唐代文人重视友情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仙溪”象征什么?
A. 友人的离去
B. 美丽的自然环境
C. 诗人的思念
“雾昏不见西陵岸”的意思是什么?
A. 看到岸边的景色
B. 因浓雾而看不见岸边
C. 西陵岸边的美丽
诗中提到的“棹舟”指的是什么?
A. 送别的歌曲
B. 划船迎接的船夫
C. 诗人的马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与方干的这首诗都涉及到送别的主题,但王维更注重自然与情感的结合,而方干则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两者在用词与意象上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的风格与情感基调。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方干的《送钱特卿赴职天台》,并通过互动学习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