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2:46
野禽未觉巢枝仄,稚子先忧径竹摧。
半夜忽明非月午,前庭旋释被春催。
碎花若入樽中去,清气应归笔底来。
深拥红炉听仙乐,忍教愁坐画寒灰。
诗中描绘了雪天的情景,野鸟尚未察觉巢枝已经倾斜,孩子们却已经为竹子被摧折而忧愁。半夜时分,忽然明亮的光辉并非月亮,而是春天的催促在前庭释放。碎花仿佛要飘入酒樽,而清新的气息也应当回到我的笔端。坐在温暖的红炉旁,听着仙乐,心中却难以忍受这份因寒灰而生的忧愁。
方干,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五言绝句和律诗著称。方干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此诗创作于雪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通过描绘雪中的景象,诗人传达了内心的感受与思考。
《雪中寄薛郎中》是一首情感细腻、意境高远的诗作。诗中通过雪天的景象,展现了自然与人心之间的微妙关系。开头两句描绘了野禽和孩子的情景,表现了自然中生命的脆弱与纯真,以及孩子们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接下来的两句,诗人则通过“半夜忽明非月午”这一奇特的意象,暗示春天的来临,打破了冬季的静谧,反映了一种生命的希望。
在后半部分,诗人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结合,描绘了在温暖的红炉旁听仙乐的情景,然而内心却难以摆脱忧愁。这种矛盾的情感,既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上层次分明,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在美好与忧愁之间的复杂情感。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写,呈现出生命的脆弱与希望,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切关怀。
诗中提到的“稚子”指的是:
A. 大人
B. 小孩子
C. 野禽
D. 老人
“半夜忽明非月午”中的“非月”意为:
A. 不是月亮
B. 是月亮
C. 月亮的光亮
D. 月亮的影子
诗中“忍教愁坐画寒灰”表达的情感是:
A. 快乐
B. 忧愁
C. 生气
D. 疲惫
《静夜思》 vs. 《雪中寄薛郎中》
《春晓》 vs. 《雪中寄薛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