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9:5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9:56:41
东林月未升,廓落星与汉。
是夕鸿始来,斋中起长叹。
怀哉望南浦,眇然夜将半。
但有秋水声,愁使心神乱。
握中何为赠,瑶草已衰散。
海鳞未化时,各在天一岸。
东林的月亮尚未升起,空阔的天空中星星与银河相映。今晚大雁刚开始归来,我在斋室中长长叹息。怀念啊,望着南边的水浦,已然夜深人静。只有秋水潺潺的声音,使我的心神感到忧愁不宁。手中所握的礼物又有什么意义呢,瑶草已经枯萎凋零。海中的鱼鳞尚未化作时光的流逝,各自在天边的两岸。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昌龄,字少伯,号子安,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他的诗作大多反映边塞风光、思乡之情,情感真挚,语言凝练。
创作背景: 《赠史昭》写于王昌龄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正值秋冬交替之际,诗中渗透着淡淡的忧伤与愁绪。
《赠史昭》是一首充满惆怅与思念的诗。开篇以“东林月未升,廓落星与汉”描绘了静谧的夜空,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广阔的氛围。月亮尚未来临,星星在空中闪烁,与银河交相辉映,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渴望。接着,诗人以“是夕鸿始来,斋中起长叹”表达自己在这寂静夜晚的感受,鸿雁归来的时刻唤起他对往日的回忆和对友人的思念。
“怀哉望南浦,眇然夜将半”一句,描绘了诗人遥望南方水域的情景,夜色愈发深沉,心中愁绪难以排解。“但有秋水声,愁使心神乱”,秋水的潺潺声让诗人的思绪愈加纷乱,愁苦的情感在此达到了高潮。最后几句“握中何为赠,瑶草已衰散”,则以瑶草的衰败象征人事的无常,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无奈和感慨。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自然景色的描写,又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悟,展示了王昌龄深厚的诗歌功底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夜色与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东林月未升”描绘的是哪个时间段?
诗中提到的“鸿”指的是什么?
“瑶草已衰散”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昌龄的《赠史昭》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描绘了月夜的意境,但王昌龄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无常,而李白则强调了个体的豪情与自饮自乐的洒脱,展示了两位诗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