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5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57:50
向晚横吹悲,风动马嘶合。
前驱引旗节,千重阵云匝。
单于下阴山,砂砾空飒飒。
封侯取一战,岂复念闺阁。
傍晚时分,横笛声悲切,风吹动着马匹的嘶鸣声。
先锋引领着旗帜,千重阵营如云般环绕。
单于(匈奴首领)从阴山而下,脚下的砂砾发出空旷的沙沙声。
为了封侯而打这一仗,怎能再去思念闺阁中的安逸?
王昌龄(698年-759年),字少伯,号孟谏,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边塞诗,作品多描绘战争、征途和思乡之情。他的诗风豪放,情感激昂,常以豪情壮志为主题。
《杂曲歌辞·变行路难》创作于唐代,正值唐朝盛世之际,边疆战争频繁。诗人通过描写战争场面,表现了士兵们的悲壮和为了荣誉而不惜牺牲的决心。
《杂曲歌辞·变行路难》是一首充满豪情的边塞诗,整首诗通过对战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士兵们的悲壮情怀和对荣誉的渴望。开头两句“向晚横吹悲,风动马嘶合”,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傍晚的笛声与马的嘶鸣交织在一起,仿佛诉说着战场的悲剧,也传达出一种无奈与哀伤。接着,诗人描绘了阵容整齐的军队,“千重阵云匝”形象地展示了战争的严肃和壮观。接下来的“单于下阴山”则将场景引向了敌军的进攻,暗示了战争的紧迫与威胁。
最后两句“封侯取一战,岂复念闺阁”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士兵们为了获得封爵而奋战,已无暇顾及温柔的闺阁,表现出一种舍生取义的豪情。整首诗在悲壮中透着一种激昂,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入思考和对士兵命运的深切关怀。
这首诗表达了士兵在战争面前的无奈与决心,体现出为了荣誉与职责,士兵们愿意舍弃温暖的家园,勇敢地迎接挑战。
诗中“向晚”意指什么?
A. 早晨
B. 傍晚
C. 正午
D. 午夜
“单于”指的是哪个民族的首领?
A. 汉
B. 唐
C. 匈奴
D. 鲜卑
诗人通过什么情感表达了对士兵的关心?
A. 对战争的赞美
B. 对家园的思念
C. 对荣誉的渴望
D. 对敌人的仇恨
答案:
王昌龄的边塞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表现了壮阔的视野和豪放的情感,但王昌龄更侧重于战斗的悲壮与士兵的牺牲,而王之涣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