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06:4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06:42:58
二灵寺守岁
作者: 戴叔伦 〔唐代〕
守岁山房迥绝缘,灯光香灺共萧然。
无人更献椒花颂,有客同参柏子禅。
已悟化城非乐界,不知今夕是何年。
忧心悄悄浑忘寐,坐待扶桑日丽天。
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山房中守岁,烛光和香火一同显得萧条冷清。
无人再来献上椒花的赞美,只有一位客人与我共同参禅。
我已明白化城并不是快乐的世界,却不知今晚到底是哪一年。
忧虑的心情悄悄地让我忘却了睡眠,坐着等待扶桑山上阳光明媚的天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戴叔伦,字景纯,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公元740年,卒于公元794年。戴叔伦的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擅长山水、咏怀及时令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除夕之际,表达了在山中守岁时的孤独与思考。诗人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思索人生的意义和时间的流逝。
《二灵寺守岁》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展现了在孤寂的环境中,诗人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通过描绘山房的孤绝,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灯光和香火的描述,既是对传统守岁的呼应,也暗示了内心的寂寥。
“无人更献椒花颂”一句,反映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淡薄以及对世俗繁华的厌倦。而与“客”共同参禅的情景,既是一种对话,也是心灵的慰藉。诗人已然明白化城并非乐界,体现了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最后两句“忧心悄悄浑忘寐,坐待扶桑日丽天”,则通过忧虑与期待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无奈。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既有个人的孤独感,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守岁这一活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时间的深刻思考。孤独的环境与对未来的期待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感悟及对新年的希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二灵寺守岁》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戴叔伦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化城”指的是什么?
A. 快乐的世界
B. 世俗的生活
C. 仙境
D. 未来的希望
诗中提到的“扶桑”象征什么?
A. 过去的回忆
B. 未来的希望
C. 现实的困境
D. 失去的快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戴叔伦的《二灵寺守岁》与王维的《终南山》进行对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环境与内心的宁静,但戴叔伦更多地表现了对时间和生命的思考,而王维则强调了自然的悠远与超脱。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二灵寺守岁》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