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5:2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5:27:37
江上双飞鸿,饮啄行相随。
翔风一何厉,中道伤其雌。
顾影明月下,哀鸣声正悲。
已无矰缴患,岂乏稻粱资。
嗈嗈慕俦匹,远集清江湄。
中有孤文鹓,翩翩好容仪。
共欣相知遇,毕志同栖迟。
野田鸱鸮鸟,相妒复相疑。
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
焉随腐鼠欲,负此云霄期。
在江面上,成双的鸿雁相伴飞翔,饮水觅食同行。
依着强劲的风,飞翔的速度何其迅猛,但中途却伤了雌鸿。
在明亮的月光下,回望影子,哀鸣的声音显得格外悲伤。
如今已无捕鸟的忧虑,难道还缺少稻米和粮食吗?
它们在清澈的江边,叽叽喳喳地追慕伴侣。
其中有一只孤独的鹓雏,翩翩起舞,姿态优雅。
大家都欣喜于彼此的相遇,志同道合,共同栖息。
田野里的鸱鸮鸟,互相嫉妒又产生疑虑。
但是鸿雁的志向,不必与你较量,振翅高飞。
怎么会随腐鼠的欲望而沉沦,辜负了这云霄的期望。
戴叔伦,字景思,唐代诗人,生于公元大约750年,卒于公元约810年。以诗歌闻名,尤擅长描绘自然和抒发情感,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鸟兽为题材,表达对自由、孤独和生命的思考。
《孤鸿篇》是在戴叔伦心境孤寂时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伴侣的思念。诗中通过鸿雁这一意象,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脱。
《孤鸿篇》通过鸿雁这一意象,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由的向往。诗歌开篇即描绘了双飞的鸿雁,象征着伴侣之间的亲密。然而,随即而来的是对雌鸿受伤的描写,暗示着生活的无常与痛苦。在明月之下,孤独的影子和悲鸣声交织,增添了诗的悲切。接下来,诗人提到“已无矰缴患”,强调他已摆脱了世俗的束缚,仍然强调物质的充足与精神的孤独。
整首诗在情感上逐步递进,从对伴侣的怀念到对生活的反思,最后升华到对理想的追求。最后几句更是展示了鸿雁不愿与腐鼠同流合污,象征着追求理想生活的坚定信念。诗中所体现的志向与自由精神,令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力量。
整首诗的主题是追求理想与自由,尽管面临孤独与世俗的困扰,仍然坚持内心的信念和追求,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气质。
诗中提到的鸟类有哪些?
诗中反映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的最后一两句表达了什么想法?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对,戴叔伦的《孤鸿篇》更强调孤独与理想的追求,而李白则更注重抒发个人的情感与对酒的豁达。两者虽然主题不同,但都以月亮为意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