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游清溪兰若(兼隐者旧居)》

时间: 2025-05-04 00:25:22

诗句

西看叠嶂几千重,秀色孤标此一峰。

丹灶久闲荒宿草,

碧潭深处有潜龙。

灵仙已去空岩室,到客唯闻古寺钟。

远对白云幽隐在,年年不离旧杉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5:22

原文展示:

游清溪兰若(兼隐者旧居)
作者: 戴叔伦 〔唐代〕

西看叠嶂几千重,
秀色孤标此一峰。
丹灶久闲荒宿草,
碧潭深处有潜龙。
灵仙已去空岩室,
到客唯闻古寺钟。
远对白云幽隐在,
年年不离旧杉松。


白话文翻译:

在西边望去,重叠的山峦层层叠叠,
唯有这座山峰的秀丽风景最为突出。
丹灶已久无人使用,杂草丛生,
在碧绿的潭水深处,藏有潜龙。
灵仙早已离去,空荡荡的岩室,
只有远道而来的客人,能听见古寺的钟声。
远处的白云幽幽地隐匿,
年年岁岁不离去的,是那老松和杉树。


注释:

  • 叠嶂: 重叠的山峰。
  • 秀色: 美丽的景色。
  • 丹灶: 指炼丹用的炉灶,这里暗指隐士的居所。
  • 荒宿草: 指长满杂草的荒废场所。
  • 碧潭: 清澈的潭水。
  • 潜龙: 潜伏的龙,象征着深藏的才华或潜力。
  • 灵仙: 指神仙,隐士的理想境界。
  • 空岩室: 空荡的岩石房间,象征孤独和清静。
  • 古寺钟: 古老寺庙的钟声,表示幽静和历史感。
  • 白云: 代表悠闲、隐逸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734-799),字景仁,号清远,唐代诗人,生于今陕西省。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见称,多写山水、田园题材。与王维、孟浩然并称,尤其擅长描绘隐士生活的恬淡。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写的是西山清溪兰若的景致,隐喻着隐士的生活和追求,反映了戴叔伦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思考。诗中自然景物的描绘,融合了道教的思想,展现了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游清溪兰若》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首联“西看叠嶂几千重,秀色孤标此一峰”,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层峦叠嶂的壮丽景色,突出了一座独立的山峰之美。接下来的“丹灶久闲荒宿草,碧潭深处有潜龙”,则通过描写隐士的居所,展现出一种被遗忘的静谧与深邃,暗示着潜藏的才华。

诗中“灵仙已去空岩室”,表现出一种孤独感,似乎在感叹隐士的生活背后的孤独与清冷。而“到客唯闻古寺钟”,则通过钟声的回响,传达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时空的交错。最后两句“远对白云幽隐在,年年不离旧杉松”,以白云和杉松象征着隐逸的理想,表达了对自然常在的眷恋。

整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深刻地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显示了戴叔伦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看叠嶂几千重: 远望西边,层层叠叠的山峦如同千重叠。
  2. 秀色孤标此一峰: 这里的山峰独具秀美,卓然自立。
  3. 丹灶久闲荒宿草: 炼丹炉已久无人使用,周围杂草丛生。
  4. 碧潭深处有潜龙: 碧绿的潭水深处,潜藏着不为人知的龙。
  5. 灵仙已去空岩室: 神仙早已离去,岩石房间显得空荡无物。
  6. 到客唯闻古寺钟: 远道而来的客人,听见古寺的钟声。
  7. 远对白云幽隐在: 远处的白云幽静地隐匿于山间。
  8. 年年不离旧杉松: 年复一年,老杉树和松树始终未离。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句之间有着严格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 “潜龙”作为隐喻,象征着人未显露的才华。
  • 拟人: “唯闻古寺钟”给钟声赋予了情感,使之更具人性化。

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隐逸生活为主题,通过自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切感悟。


意象分析:

  • 叠嶂: 象征自然的壮丽与力量,同时也暗示人生的层层挑战。
  • 丹灶: 代表隐士的追求与理想,反映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碧潭: 象征着深邃与宁静,暗示内心的平和。
  • 白云: 代表自由与悠然,体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王维
    B. 孟浩然
    C. 戴叔伦
    D. 李白

  2. “丹灶久闲荒宿草”中的“丹灶”指的是什么? A. 烧水的锅
    B. 炼丹的炉灶
    C. 简陋的居所
    D. 祭祀的坛

  3. 诗中提到的“潜龙”象征着什么? A. 隐士的生活
    B. 藏在深潭中的才华
    C. 自然的美丽
    D. 古寺的钟声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维的《山居秋暝》
  2. 孟浩然的《春晓》
  3.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 同样描绘隐逸生活与自然景色,着重于秋天的宁静与安详。
  • 孟浩然《春晓》: 描述春天的勃勃生机,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唐诗鉴赏辞典》
  3. 《古典诗词的魅力与解析》

相关查询

送兖州崔大夫驸马赴镇 郊下 西风 劝酒十四首。何处难忘酒七首 冬夜与钱员外同直禁中 闻夜砧 和钱华州题少华清光绝句 晚凉偶咏 梦与李七、庾三十二同访元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静耳 歹字旁的字 淑质英才 治标不治本 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爻字旁的字 聿字旁的字 贯注 唾掌 进退维谷 包含瞻的词语有哪些 倒八字的字 晷运 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十日饮 匕字旁的字 活罪 包含振的词语有哪些 袁安高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