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3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33:33
赠君长铗君当歌,
每食无鱼叹委蛇。
一朝得见暴公子,
櫑具欲与冠争峨。
岂比杜陵贫病叟,
终日长镵随短蓑。
斩蛟刺虎老无力,
带牛佩犊吏所诃。
故将换砚岂无意,
恐君琱琢伤天和。
作诗反剑亦何谓,
知君欲以诗相磨。
报章苦恨无好语,
试向君砚求余波。
诗成剑往砚应笑,
那将屋漏供悬河。
赠送给你,君子,长剑在手,君子应该高歌。
每顿饭吃不到鱼,真让人感叹无奈。
某天终于见到你,暴公子,
你手中的櫑具想与我的帽子争高。
哪里能比杜陵的贫病老者,
整天只带着短蓑去挖掘。
斩蛟刺虎我已无力,
佩带牛犊的官吏对我讥讽。
所以换砚并非毫无用意,
只怕你琱琢的时候伤害了和谐。
作诗和反剑又有什么意义,
我知道你想用诗来磨砺我。
报章上苦恨没有好词,
不如向你的砚台求得余波。
诗成剑回去时你也会笑,
那屋漏的雨水又怎能供悬河呢?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的诗词以豪放、奔放著称,兼具文采与哲思,是宋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涉及苏轼与友人之间的交流与情感。他用诗歌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生活的不满,呈现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展示了苏轼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开头以“赠君长铗君当歌”引入,展示了对友人的期望和祝福,接着用“每食无鱼叹委蛇”表达了生活的无奈与苦楚,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苏轼在诗中提到“岂比杜陵贫病叟”,用杜甫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于贫病的理解,显示了他对历史和文学的深厚认识。最后几句则转向对诗歌与剑的比较,表达了对创作的思考与自我磨砺的渴望,体现了苏轼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的反思。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博大的胸怀和深邃的思想,读来令人感慨不已。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祝福与生活的不满,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的反思和对艺术追求的坚定信念,展现了诗人豁达和洒脱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杜陵”象征什么?
A. 富裕
B. 贫困
C. 权力
D. 知识
“赠君长铗君当歌”中“长铗”指的是什么?
A. 短剑
B. 长剑
C. 短刀
D. 长矛
诗中“斩蛟刺虎”是什么意思?
A. 挑战艰难的任务
B. 追逐财富
C. 享受生活
D. 追求名利
答案:1-B,2-B,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