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0:1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0:12:07
夜下湘中
作者: 马戴 〔唐代〕
洞庭人夜别,孤棹下湘中。
露洗寒山遍,波摇楚月空。
密林飞暗狖,广泽发鸣鸿。
行值扬帆者,江分又不同。
在洞庭湖边的人们夜间告别,我独自一人划着小船在湘江中。露水洗净了寒冷的山岭,波光摇曳着楚地的月亮在空中闪烁。密林中飞跃着黑暗的猿猴,广阔的沼泽中传来了鸿雁的鸣叫。当我遇到正在扬帆行驶的船只时,江水分开了,景色又各有不同。
本诗借助自然景物描绘了夜晚的湘江景象,同时融入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洞庭湖与湘江是重要的地理符号,象征着水乡的自然美与人文情感。
马戴,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主要以诗歌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色,常表现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本诗写于夜晚,诗人可能是在洞庭湖边或湘江上游,面对夜色与孤舟,感受到离别与思乡之情,因而作此诗表达心中的情感。
《夜下湘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夜晚湘江的宁静与优美,同时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首联“洞庭人夜别,孤棹下湘中”一方面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另一方面也渲染了诗人独自航行的孤寂。第二联“露洗寒山遍,波摇楚月空”则以自然景物为映衬,流露出一种清冷而空旷的美感,给人以无尽的遐想。接下来通过“密林飞暗狖,广泽发鸣鸿”进一步深化了夜晚的静谧,密林中的猿猴和广泽中的鸿雁都成为孤独的象征,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最后一句“行值扬帆者,江分又不同”则是对比,暗示即使在同一片江水上,不同的人生经历与遭遇造就了各自不同的命运与感受。整首诗以清新的笔调与细腻的情感,成功地描绘出了一幅夜晚湘江的美丽画卷。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下的湘江景致,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反映出人与自然相融合的美好情感。
本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马戴
D. 白居易
诗中的“孤棹”指的是什么?
A. 一个人的船
B. 许多船
C. 渔舟
D. 货船
“波摇楚月空”中“楚月”指的是哪个地区的月亮?
A. 唐朝
B. 汉朝
C. 湖北、湖南
D. 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