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27:51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晓雾双溪水,秋风百舫桥。
行穿子城过,却望女墙遥。
落月能相伴,疏钟似见招。
小亭憩山半,换马上岧峣。
清晨的雾气笼罩着双溪水,秋风轻拂过百舫桥。
我走过子城,却在远望女墙的身影。
明亮的月光伴我左右,稀疏的钟声仿佛在召唤着我。
在半山亭子里稍作休息,换上马匹继续向岧峣山前行。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细腻见长,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表达了诗人清晨出游时的心境,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景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诗中描绘了水、桥、城墙、月亮等意象,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以清晨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诗人晨游的情景。开头两句“晓雾双溪水,秋风百舫桥”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传递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诗人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心中自然生出惬意之感。接下来的“行穿子城过,却望女墙遥”则展示了诗人行走中的观察与思考,子城和女墙的描绘使得画面更加立体,仿佛能感受到那份历史的厚重感。
“落月能相伴,疏钟似见招”一句,月亮和钟声的意象,充满了诗意和哲思。月光的陪伴给人以温暖,而钟声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呼唤,仿佛在提醒着诗人珍惜当下的时光。最后两句“小亭憩山半,换马上岧峣”,则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一种放松与思考,亭子与山的结合,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晓雾双溪水”描绘的是哪个时间的景象?
A. 黄昏
B. 清晨
C. 正午
D. 夜晚
“落月能相伴”中的“落月”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友谊
C. 快乐
D. 忧伤
诗人通过“小亭憩山半”传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A. 喧嚣
B. 宁静
C. 迷茫
D. 痛苦
答案: 1-B 2-A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