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1:4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1:46:08
原文展示: 孤城淮北晚钟残,落日桥边送客鞍。物外楼台秋更豁,山深松竹晚多寒。窗风细细侵衣冷,檐雨萧萧到夜阑。佳境欲留嗟不可,尘埃踪迹但悲叹。
白话文翻译: 在淮河北岸的孤城中,傍晚的钟声渐渐消逝,夕阳下,桥边送别行人的马鞍。城外的楼台在秋天显得更加开阔,深山中的松竹在夜晚带来更多的寒意。窗外的微风轻轻吹拂,让人感到衣服的凉意,屋檐上的雨声萧萧,一直持续到深夜。美好的景色想要留住却无法,只能对着尘世的踪迹悲叹。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这首诗是他在送别友人时所作,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和对自然美景的留恋。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张耒在送别友人时,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的离别之情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时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情感。诗中,“孤城淮北晚钟残”和“落日桥边送客鞍”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凄凉而美丽的氛围。随后的“物外楼台秋更豁,山深松竹晚多寒”进一步以秋天的开阔和深山的寒意来象征诗人的心境。最后两句“佳境欲留嗟不可,尘埃踪迹但悲叹”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离别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和对自然美景的留恋。诗人通过描绘送别时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尘世的无奈和悲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孤城淮北晚钟残”描绘了什么场景? A. 热闹的市场 B. 孤寂的城池 C. 繁忙的码头 D. 热闹的宴会 答案:B
诗中的“物外楼台秋更豁”中的“豁”字是什么意思? A. 狭窄 B. 开阔 C. 模糊 D. 明亮 答案:B
诗中的“佳境欲留嗟不可”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留恋 D. 无奈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