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3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31:19
春日和刘明远
作者: 翁卷 〔宋代〕
不奈滴檐声,风囘昨夜晴。
一阶春草碧,几片落花轻。
知分贫堪乐,无营梦亦清。
看君话幽隐,如我愿逃名。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日景色的感受以及对友人刘明远的思念。开头提到屋檐下的滴水声,提醒了诗人昨夜的风带来了晴朗的天气。阶梯上的春草生机盎然,几片飘落的花瓣显得轻盈。诗人意识到即使生活贫困,也能找到乐趣,心中没有杂念,梦境也显得清晰。最后,诗人期待与朋友分享内心的幽静与隐秘,表达了他对名利的逃避愿望。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如我愿逃名”可以理解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在古代文人中是一种普遍的情感,反映了对名利的厌倦和对清静生活的追求。
作者介绍:翁卷,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尤其擅长描绘春日景象。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日,正值百花齐放、万物复苏的季节。诗人与友人刘明远的交流,反映了他内心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春日和刘明远》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滴檐声”和“风囘昨夜晴”不仅描绘了春雨过后清新的空气,还通过声音的对比引发了对春日静谧的感受。接下来的意象“一阶春草碧”和“几片落花轻”则进一步增强了春天的生机,传达出生命的活力。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哲理思考,尤其是“知分贫堪乐,无营梦亦清”,诗人以自己的生活境遇为切入点,表达了即使在物质贫乏的情况下,也能找到内心的快乐与宁静。这种思想在古代文人中极为常见,反映出对名利的超然态度。结尾“看君话幽隐,如我愿逃名”则是对友人的呼唤和心灵的共鸣,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示了诗人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体现了古代文人追求宁静和内心世界的普遍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在困境中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思考,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滴檐声”所指的是什么?
A. 雨水声
B. 风声
C. 鸟鸣声
答案:A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享受宁静
C. 忧愁烦恼
答案:B
诗中提到的“春草碧”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活力
B. 贫困的生活
C. 无聊的时光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翁卷的《春日和刘明远》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翁卷更倾向于表达内心的清新与宁静,而王维则注重描绘山水的壮丽和秋天的萧瑟。两首诗在意境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哲学思考与艺术风格。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