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5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0:02
游长安诸寺联句
作者:段成式
闲中好,尽日松为侣。
此趣人不知,轻风度僧语。
郑符闲中好,尘务不萦心。
坐对当窗木,看移三面阴。
段成式闲中好,幽磬度声迟。
卷上论题肇,画中僧姓支。
张希复
这首诗表达了在闲适的生活中,作者与松树为伴,享受宁静的乐趣。这样的趣味无人知晓,轻风中传来僧人的谈话声。郑符也享受这种闲适,心中没有尘世的烦恼。坐在窗前,看着树影随着阳光的移动而变化。段成式也在此闲适中,幽静的磬声缓缓传来。他翻阅着书卷,开始讨论学问,画中则描绘着僧人的姓氏。
段成式(约公元835年-约公元900年),字云卿,号青匣,唐代诗人。段成式的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风光,反映出对宁静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作于唐代,长安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许多文人雅士常聚集于寺庙,吟诗作对。段成式在寺庙中游玩,感受自然的美好,表达了他对世俗繁杂的逃避和对清静生活的追求。
段成式的《游长安诸寺联句》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画卷,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细腻观察。开篇“闲中好,尽日松为侣”直接切入主题,诗人选择松树作为伴侣,意喻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安宁。接着,通过“此趣人不知,轻风度僧语”,描绘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境,轻松的风声中夹杂着僧侣的轻语,仿佛在诉说着心灵的宁静。
中间部分“尘务不萦心”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烦扰的超脱,坐在窗前,看着阳光下树影的变化,既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有对内心平和的珍视。最后“幽磬度声迟”,让人感受到寺院的静谧,心灵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了升华。
整首诗以闲适为主线,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感受的交织,表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诗人用简练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对清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烦扰尘世的超脱。这种心态在唐代文人中普遍存在,反映了他们对道家、禅宗思想的认同。段成式的诗作不仅美在意境,更在于它所传达的深刻哲理。
闲中好,尽日松为侣。
表达了在闲适的生活中,诗人愿与松树为伴,享受这种恬静的乐趣。
此趣人不知,轻风度僧语。
这种宁静的乐趣别人未必理解,轻风中传来僧人的谈话声,增添了宁静的氛围。
郑符闲中好,尘务不萦心。
提到郑符,强调他也享受这种闲适,心中不被世俗事务所困扰。
坐对当窗木,看移三面阴。
坐在窗前,观察树影随着阳光的变化而移动,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段成式闲中好,幽磬度声迟。
暗示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享受着宁静的生活,幽静的磬声传来,令人心安。
卷上论题肇,画中僧姓支。
诗人翻阅书卷,探讨学问,最后提到画中僧人的名字,似乎在传达一种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珍视,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诗中“闲中好”的意思是什么?
诗人将松树比作什么?
诗中提到的“轻风度僧语”中,轻风的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