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5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50:12
二疏事汉时,迹寓心已去。
许侯何足道,宁识此高趣。
可怜魏丞相,免冠谢陋举。
中兴多名臣,有道独两傅。
世途方毂击,谁肯行此路。
是身如委蜕,未蜕何所顾。
已蜕则两忘,身後谁毁誉。
所以遗子孙,买田岂先务。
我尝游东海,所历若有素。
神交久从君,屡梦今乃悟。
渊明作诗意,妙想非俗虑。
庶几二大夫,见微而知著。
这首诗讲述了汉朝的“二疏”——即两位名臣(傅毅和傅干)的事迹,表明他们的精神已经不在。许侯的事迹又算得了什么?又有谁能理解这种高雅的趣味呢?想当初魏丞相(魏公)在谢绝陋习时的举动,实在令人怜惜。如今中兴之时,虽有许多名臣,但能有道德情操的,独独是这两位傅氏。世道如同车轮碾压,谁愿意走这条路呢?人的身体就像蜕了皮的虫子,蜕去前又何必在意?若已蜕去,则无所谓名声和毁誉。为了子孙后代,买田地并不是首要的事情。我曾经游历东海,所见所历似乎早有预兆。与君的神交已经很久,屡次梦见你,如今才有所领悟。渊明的诗意,妙趣横生,并非世俗之虑。希望这两位大夫能在细微之处见到深邃的道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洒脱自然,情感真挚,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苏轼生活在北宋时期,正值动乱与变革的时代,国家面临内忧外患。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当世名臣的思考,反映出他对官场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以“二疏”为引子,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前半部分通过对“二疏”事迹的回顾,引出对许侯及魏丞相的反思,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名利的追逐与对高雅趣味的忽视。后半部分则通过“蜕皮”比喻,表达了人生的变化与超脱,指出了世俗名声的无足轻重。最后,诗人以对陶渊明的怀念,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二疏事汉时,迹寓心已去。
许侯何足道,宁识此高趣。
可怜魏丞相,免冠谢陋举。
中兴多名臣,有道独两傅。
世途方毂击,谁肯行此路。
是身如委蜕,未蜕何所顾。
已蜕则两忘,身後谁毁誉。
所以遗子孙,买田岂先务。
我尝游东海,所历若有素。
神交久从君,屡梦今乃悟。
渊明作诗意,妙想非俗虑。
庶几二大夫,见微而知著。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以及对精神自由的向往,体现了超然的生活态度和深邃的哲理思考。
二疏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蜕皮”比喻什么?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