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0:0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0:06:31
山雨潇潇过,溪桥浏浏清。
小园幽榭枕苹汀。
门外月华如水彩舟横。
苕岸霜花尽,江湖雪阵平。
两山遥指海门青。
回首水云何处觅孤城。
山间细雨潇潇而过,溪边的小桥清澈可见。
小园中的幽静亭榭倚靠在苹汀之上。
门外的月光如水,像彩色的小舟在横渡。
苕岸上的霜花已经消尽,江面上如雪般的波涛平静。
远山指向海门,呈现出青翠的景象。
回头望去,水云之间又如何能找到那孤独的城池呢?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婉约,作品中常常融入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南歌子》创作于苏轼在湖州任职期间,湖州山水秀美,给了他丰富的创作灵感。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南歌子(湖州作)》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体现了苏轼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诗的开头,细雨潇潇,溪桥清澈,描绘出了一幅静谧的山水画卷,给人以宁静的感觉。小园中的亭榭与苹汀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幽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月光如水的意象,增添了夜的柔美,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柔情与思绪。随着诗的推进,苕岸霜花尽,江湖雪阵平,表达了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无常。两山遥指海门青,似乎在暗示着远方的希望与未知的追寻。
最后一句“回首水云何处觅孤城”,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蕴含着对往昔的追忆与对孤独的感慨。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绘中,渗透着深深的思索与感伤,展现了苏轼丰富的内心世界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思念,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情感共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月华如水”比喻什么?
“回首水云何处觅孤城”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