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参寥师寄秦太虚三绝句时秦君举进士不得》

时间: 2025-05-02 14:43:58

诗句

秦郎文字固超然,汉武凭虚意欲仙。

底事秋来不得解,定中试与问诸天。

一尾追风抹万蹄,昆仑玄圃谓朝隮。

回看世上无伯乐,却道盐车胜月题。

得丧秋毫久已冥,不须闻此气峥嵘。

何妨却伴参寥子,无数新诗咳唾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3:58

原文展示:

次韵参寥师寄秦太虚三绝句时秦君举进士不得
——苏轼

秦郎文字固超然,汉武凭虚意欲仙。
底事秋来不得解,定中试与问诸天。
一尾追风抹万蹄,昆仑玄圃谓朝隮。
回看世上无伯乐,却道盐车胜月题。
得丧秋毫久已冥,不须闻此气峥嵘。
何妨却伴参寥子,无数新诗咳唾成。

白话文翻译:

秦郎的才华实在超凡脱俗,汉武帝凭空想要追求长生不老。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到秋天仍难以理解,应该去天上问问。
一尾猎风掠过万马,昆仑山的神仙们称之为朝霞。
回头看,世上再无伯乐,倒是盐车的诗歌胜过明月的题字。
得失之事早已模糊,不必再去听那些气宇轩昂的谈论。
何不与参寥子共度时光,让无数的新诗随意涌现。

注释:

  • 秦郎:指秦太虚,文才出众的人。
  • 汉武:汉武帝,追求长生的皇帝。
  • 秋来:指秋天,象征时间的流逝。
  • 昆仑玄圃: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 伯乐:指能够识别人才的人。
  • 盐车:此处比喻平凡的人或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洒脱,也有细腻婉约,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时期,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感叹,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

诗歌鉴赏:

苏轼的《次韵参寥师寄秦太虚三绝句时秦君举进士不得》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才华与命运的思考。诗中通过对秦郎的称颂,反映出诗人对优秀人才的不屑与对世俗评价的讽刺。第一联提到汉武帝追求长生,实际上是对无意义追求的嘲讽,表现出对世人盲目追逐浮华的鄙夷。

接下来的几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回顾世间的伯乐已然不在,许多优秀的才华因缺乏识人之明而被埋没,反映出一种无奈和惋惜。而“盐车胜月题”的比喻则揭示了平凡之物的艺术价值,暗示着诗人对平常生活的珍视。最后以“何妨却伴参寥子”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的热爱与坚持,尽管身处逆境,仍然选择与志同道合者共同享受创作的乐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秦郎文字固超然:赞美秦太虚的文才出众。
    2. 汉武凭虚意欲仙:批评汉武帝的无理追求。
    3. 底事秋来不得解:表达对世事的困惑。
    4. 定中试与问诸天:想要从天上寻找答案。
    5. 一尾追风抹万蹄:描绘追求自由与速度的意象。
    6. 昆仑玄圃谓朝隮:用神话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7. 回看世上无伯乐:感叹人才难以被识别。
    8. 却道盐车胜月题:强调平凡事物的美。
    9. 得丧秋毫久已冥:表达对得失的淡然。
    10. 不须闻此气峥嵘:不必在意外界的评价。
    11. 何妨却伴参寥子:愿意与志同道合者共度时光。
    12. 无数新诗咳唾成:强调创作的自由与乐趣。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盐车胜月题”,将平常人和事物与优秀的诗歌进行对比。
    • 拟人:将天与自然赋予情感,表现诗人的情感寄托。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较强的对称性,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才华与命运的关系,强调对平凡的珍视和对创作的热爱,表达了在逆境中坚持自我、追求艺术的精神。

意象分析:

  • 秦郎:象征优秀才华的人。
  • 汉武:代表无理追求的权力象征。
  • 昆仑玄圃:代表理想化的境界,象征自然与和谐。
  • 伯乐:象征能够识别和赏识人才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秦郎指的是谁?

    • A. 汉武帝
    • B. 秦太虚
    • C. 苏轼
    • D. 参寥子
  2. 诗中“盐车胜月题”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赞美月亮
    • B. 批评平凡之物
    • C. 强调平常事物的美
    • D. 反对诗歌创作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权力的追求
    • B. 人才的埋没与创作的坚持
    • C. 自然与和谐
    • D. 对秋天的感怀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丽人行》
  • 李白《将进酒》
  • 张九龄《望月怀远》

诗词对比:

  1. 杜甫《丽人行》:同样探讨了才华与命运,但更侧重于对女性美的描绘。
  2. 李白《将进酒》:表达了对豪放人生的追求,与苏轼的内省形成对照。
  3. 张九龄《望月怀远》:同样表现思乡之情,但在情感上更偏向于对家国的思念。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研究》

相关查询

金菊对芙蓉 书壁 金菊对芙蓉 暮秋 金菊对芙蓉 九月二十五日寿金桐冈 金菊对芙蓉 本意 金菊对芙蓉 蒲衣纳姬,赠之 金菊对芙蓉 庚申秋日,再集休园,即席分得茵字 金菊对芙蓉 初冬集爱山台听雨和淡心尖韵 金菊对芙蓉 对菊 金菊对芙蓉·醉芙蓉 金菊对芙蓉 甲辰冬,舟次即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海雾 可心如意 反其意而用之 伍伯 工字旁的字 克字旁的字 忧喜交集 魔意 瓢梘 片字旁的字 谷字旁的字 靡所不为 水字旁的字 拈轻掇重 收离聚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