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应之出城》

时间: 2025-05-10 06:29:38

诗句

路穿槐柳绕山斜,长夏村墟对物华。

青玉一寻披箨竹,绛缯千片剪榴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29:38

原文展示:

和应之出城 张耒 〔宋代〕

路穿槐柳绕山斜,长夏村墟对物华。 青玉一寻披箨竹,绛缯千片剪榴花。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小路穿过斜斜的槐树和柳树,环绕着山坡,漫长的夏日里,村庄面对着自然的美景。一根根青玉般的竹子披着新生的竹叶,像红色的绸缎一样,成千上万的石榴花被剪裁得如此美丽。

注释:

字词注释:

  • 路穿槐柳:指小路穿过槐树和柳树之间。
  • 长夏:指漫长的夏季。
  • 村墟:村庄。
  • 物华:自然的美景。
  • 青玉:比喻竹子的颜色和质感。
  •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 披箨竹:指新生的竹子,箨指竹笋的外壳。
  • 绛缯:红色的绸缎。
  • 剪榴花:指石榴花,石榴花通常为红色。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绘自然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是他在夏日出游时,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描绘了夏日村庄的自然景色,可能是作者在夏日出游时,对自然美景的直接感受和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夏日村庄的自然景色。首句“路穿槐柳绕山斜”,通过“穿”和“绕”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了小路在槐树和柳树之间的蜿蜒曲折,以及山坡的斜度,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次句“长夏村墟对物华”,用“长夏”形容夏季的漫长,而“村墟对物华”则表达了村庄面对自然美景的宁静与和谐。后两句“青玉一寻披箨竹,绛缯千片剪榴花”,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竹子比作青玉,石榴花比作红色的绸缎,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竹子和石榴花的美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感享受。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穿”和“绕”两个动词,描绘了小路的曲折和山坡的斜度,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 次句用“长夏”形容夏季的漫长,而“村墟对物华”则表达了村庄面对自然美景的宁静与和谐。
  • 后两句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竹子比作青玉,石榴花比作红色的绸缎,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竹子和石榴花的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比作青玉,石榴花比作红色的绸缎。
  • 夸张:用“一寻”和“千片”来夸张竹子和石榴花的数量和美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夏日村庄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槐柳:描绘小路的曲折和山坡的斜度。
  • 青玉:比喻竹子的颜色和质感。
  • 绛缯:比喻石榴花的颜色和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路穿槐柳绕山斜”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小路的曲折和山坡的斜度 B. 村庄的宁静和谐 C. 竹子和石榴花的美丽 D. 夏季的漫长

  2. 诗中“青玉一寻披箨竹”中的“青玉”比喻什么? A. 竹子的颜色和质感 B. 石榴花的颜色和质感 C. 小路的曲折 D. 山坡的斜度

  3. 诗中“绛缯千片剪榴花”中的“绛缯”比喻什么? A. 竹子的颜色和质感 B. 石榴花的颜色和质感 C. 小路的曲折 D. 山坡的斜度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描绘了作者出猎时的自然景色和心情。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秋日的宁静和谐。

诗词对比:

  • 张耒此诗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张耒的诗更注重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心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包括张耒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征。

相关查询

忆旧游 其二 忆旧游 渔村图 忆旧游 海棠花落 忆旧游 题张仲甫舍人“香溪泛宅图” 忆旧游 忆旧游 小舫太守命题从军记旧图 忆旧游 花朝前一日饮城南酒家,明日阴寒微雪,故有卒章阴晴之语 忆旧游 春日题五榕江阁 忆旧游 其二 柬紫帆,再用韵 忆旧游 其一 依韵答紫帆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指事类情 支字旁的字 肥结尾的成语 坚忍质直 作用 虎字头的字 未雨绸缪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卤字旁的字 口耳讲说 爱女 雨花石 天荒地老 耂字旁的字 包含去的成语 缚舌交唇 香林 包含严的成语 双人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