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伤柘枝妓》

时间: 2025-05-06 02:21:50

诗句

曾见双鸾舞镜中,联飞接影对春风。

今来独在花筵散,月满秋天一半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1:50

原文展示:

伤柘枝妓
作者: 李群玉 〔唐代〕

曾见双鸾舞镜中,
联飞接影对春风。
今来独在花筵散,
月满秋天一半空。

白话文翻译:

我曾在镜子中见到双鸾在舞蹈,
它们在春风中相互飞舞,影子交织。
如今我孤独一人,身处花宴之中,
月光明亮,却只照耀着空荡荡的天空。

注释:

  • 双鸾:指的是两只美丽的鸾鸟,象征着美好与欢乐。
  • 镜中:这里指的是镜子,象征着虚幻、美丽的景象。
  • 联飞接影:形容两只鸟儿在空中飞舞,影子相连,意象生动。
  • 花筵:花宴,指的是用花装饰的宴会,通常都有欢庆的气氛。
  • 月满秋天:指秋天的月亮圆满,意象清冷而孤独。

典故解析:

“鸾”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象征美丽和吉祥,双鸾舞象征着和谐美满的生活。镜子则可以理解为虚幻的美丽,反映出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群玉,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诗风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经历了某种情感的转折后,表现了对美好往事的怀念与现状的孤独感。唐代是一个文化繁盛的时期,诗人们往往在繁华的环境中感受到内心的落寞。

诗歌鉴赏:

《伤柘枝妓》是一首蕴含深情的诗作,通过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失落。首句“曾见双鸾舞镜中”,让人联想到过去的欢愉时光,双鸾的舞动象征着和谐美好的生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却发现自己“今来独在花筵散”,这种对比突显了当下的孤独与无奈。最后一句“月满秋天一半空”,将孤独感推向高潮,明亮的月光照耀下,却是空荡荡的夜空,仿佛在映照着诗人心中的失落与空虚。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强烈的对比,展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失去的无奈,情感深邃而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曾见双鸾舞镜中”:回忆中的美好画面,展现出诗人对过去幸福时光的追忆。
    • “联飞接影对春风”: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鸟儿的舞动象征着欢快与自由。
    • “今来独在花筵散”:转折到现实,描绘出诗人如今的孤单与落寞。
    • “月满秋天一半空”:通过月亮的意象,表达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 修辞手法

    • 对比:过去的快乐与现在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 意象:双鸾、春风、花筵、明月等意象富有象征意义,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人对美好回忆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无奈,展现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思,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伤与哲理。

意象分析:

  • 双鸾:象征着美好与团圆,体现了对往昔幸福生活的向往。
  • 镜中:代表虚幻与过往,暗示时间的流逝。
  • 花筵:象征着欢庆的场合,但在孤独的背景下却显得格外冷清。
  • 月亮:象征着孤独与清冷,映照出诗人内心的空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曾见双鸾”指的是什么?

    • A. 两只鸟
    • B. 一只鸟
    • C. 一面镜子
    • D. 一场舞蹈
  2. “今来独在花筵散”中的“独”表示什么?

    • A. 热闹
    • B. 孤单
    • C. 快乐
    • D. 美丽
  3.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愉悦
    • B. 怀念与孤独
    • C. 愤怒
    • D. 无聊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李群玉的《伤柘枝妓》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通过对兄弟的思念表达了对家国的忧虑与情感。两首诗都体现了孤独感,但表达方式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传》

相关查询

张云南遗马金囊 驾归自阅群望于衢恭赋 小集滴水厓朝阳观 许口北遗以绫帛绵三物题曰袍具作诗谢之 十六日霁与张长治伯仲集城隅次长治韵 中秋雨集金氏园亭次陈思立 赠秦仲虚 迎春值雪 过陈守经留饭海棠树下赋得夜雨剪春韭 新秋避暑豁然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立身行道 疯蒙 在天愿作比翼鸟 螺填 鼓字旁的字 辑首 包含钺的成语 黑字旁的字 彐字旁的字 希飉胡都 狗盗鸡鸣 鬼字旁的字 滴露研朱 单式编制 歹字旁的字 装神做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