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杏》

时间: 2025-05-04 11:53:16

诗句

开花送余寒,结子及新火。

关中幸无梅,汝强充鼎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3:16

原文展示:

开花送余寒,结子及新火。
关中幸无梅,汝强充鼎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杏花在寒冷的季节中绽放,结果时又恰逢新火的时节。关中地区幸好没有梅花,杏子却能强有力地充实鼎中的和气。

注释:

字词注释:

  • 余寒:指残余的寒冷,形容早春时节的寒冷天气。
  • 结子:指结果,杏树开花后结出果实。
  • 新火:指新生的火焰,象征温暖与生机。
  • 关中:古地名,今陕西省一带,气候适合种植。
  • 充鼎和:鼎是古代烹饪的器具,和指和谐、温暖的气氛。

典故解析:

  • “鼎”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权力与富贵,充鼎和则意味着为生活带来安宁与富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他以词、诗、散文见长,风格豪放、个性鲜明。他的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苏轼的晚年,正值南宋时期,诗人经历了多次政治斗争与个人波折,心中对生活与自然的感悟愈加深刻。杏花的绽放与果实的结成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坚韧,正是他在困境中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的体现。

诗歌鉴赏:

苏轼的《杏》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杏花盛开的场景和果实的成熟,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杏花与新火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又生机盎然的氛围。杏花在冷清的春天中绽放,似乎在告诉人们生活的坚韧和希望。而“关中幸无梅”则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环境的感慨,表明即使没有梅花的清雅,杏花依然能带来生命的丰富与温暖。

诗中“汝强充鼎和”一句,表达了对杏的赞美与期待,杏子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在生活中增添了温情与和谐。这种对生命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感悟恰恰反映了苏轼的个性与情怀。总的来说,这首诗在清新的自然描写中,蕴含着深邃的人生态度与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开花送余寒:杏花在寒冷的春季盛开,表现出春天的生命力。
  2. 结子及新火:杏树在开花后结出果实,同时象征着新生的火焰,生机盎然。
  3. 关中幸无梅:关中地区没有梅花,暗示自然环境的独特之处。
  4. 汝强充鼎和:杏子能够带来和谐的气氛,象征着生活的富足。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充鼎和”比喻杏子的美好与生命的富足。
  • 对仗:前后句中“开花送余寒”与“结子及新火”形成对比,突出时节的变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杏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坚韧与希望的赞美,体现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关系,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富饶与生机。
  • 余寒:象征着生命在寒冷中仍旧顽强生长。
  • 新火:象征着温暖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余寒”指的是什么季节的气候?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冬天

  2. 诗中提到的“关中”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四川
    B. 陕西
    C. 江苏
    D. 广东

  3. “汝强充鼎和”中的“鼎”象征什么?
    A. 美食
    B. 权力与富贵
    C. 战争
    D. 学问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现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思考。
  • 杜甫的《春望》:描绘春天的景象与个人的情感。

诗词对比:

苏轼的《杏》与王维的《鸟鸣涧》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的作品更侧重于宁静与清幽,而苏轼则强调生命的坚韧与希望。两者在风格与主题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诗人情怀。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竹枝词三首 其三 竹枝词十二首 竹枝词 竹枝歌 竹枝歌上姚毅夫 其二 竹枝词十二首 竹枝歌十首 其七 竹枝歌十首 其四 竹枝词四首时阻风安乡河中 竹枝词(九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潜形匿影 包含豢的词语有哪些 牵丝攀藤 口出大言 私字儿的字 谨静 星移物换 饶有风趣 笑逐颜开 先字旁的字 生字旁的字 驰甬 乙字旁的字 門字旁的字 澌亡 包含裹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