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4:31
俱出烽烟外,深山随所之。
溪声初洗耳,雪色动扬眉。
草没安禅稳,人稀乞食迟。
茅茨宽结构,待我隔秋期。
大家都走出了战火纷飞的地方,来到这深山之中。
溪水声初听如洗净耳朵,雪色的景象让人眉头一扬。
草木茂盛,让人心中安宁,来此求食的人也渐渐稀少。
茅草屋的结构宽敞,期待着我在秋天再来这里。
作者介绍:释今镜,明代著名僧人,诗人。其作品以清新典雅、情感真挚而著称。诗中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世纷扰的淡泊态度。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战乱后,诗人感受到的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清净、自然生活的渴望。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逃离战火、寻求内心宁静的心路历程。开篇通过“俱出烽烟外”,展现了一种从混乱走向平静的转变,表现了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接着描述了“深山随所之”,暗示诗人寻找一个远离尘嚣的栖息地。
“溪声初洗耳,雪色动扬眉”两句中,溪水的声音清新悦耳,雪白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诗人通过自然的声音和色彩,传达了一种宁静与愉悦的心情。随后,“草没安禅稳,人稀乞食迟”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环境的安宁和人类活动的稀少,反映出一种与世无争的心态。
最后一句“茅茨宽结构,待我隔秋期”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显示出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自然的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纷扰的淡泊态度,蕴含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烽烟”指的是什么?
A. 战争
B. 自然
C. 城市
诗人希望在何时回到茅茨?
A. 春天
B. 秋天
C. 冬天
“溪声初洗耳”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恐惧
B. 安宁
C. 悲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释今镜的《送止言澹归》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二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描绘自然景象,而释今镜则更强调心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