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5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55:48
减字木兰花(乙亥上元)
刘辰翁 〔宋代〕
无灯可看。雨水从教正月半。
探茧推盘。探得千秋字字看。
铜驼故老。说著宣和似天宝。
五百年前。曾向杭州看上元。
这时没有灯可以欣赏花灯,正月的雨水将灯光遮挡。
我寻觅蜻蜓的茧,细细推敲,发现其中的字句都蕴含千年的历史。
铜驼这个老地方,讲述着昔日的繁华,仿佛和天宝年间的盛况一模一样。
五百年前,我曾在杭州观赏那时的元宵节。
作者介绍: 刘辰翁,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著称,常写景抒情,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主题。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元宵佳节,正值乙亥年,诗人通过对元宵节的回忆与感慨,表达对过往繁华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下景象的无奈。
《减字木兰花(乙亥上元)》以浓厚的节日氛围和深厚的历史感相结合,展现出诗人对元宵节的思念和对历史的追忆。诗的开头“无灯可看”便引入了一种失落的情绪,正月的雨水遮挡了灯笼的光辉,象征着节日的黯淡无光。接着,诗人以“探茧推盘”展示了自己的细腻观察,暗示找寻历史的意义,字字句句中都渗透着千年的文明。
诗中提到的“铜驼故老”,则是对历史的回顾,表现出诗人对古代繁华的向往与感慨。提及到的“宣和”和“天宝”,更是引发读者对盛世的无限遐想。最后,五百年前的回忆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仿佛在诉说着即便时光荏苒,美好依旧值得铭记。
整首诗通过描写节日的景象与历史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又有对历史文化的反思,是一首情感丰富、意蕴深远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该诗展现了对节日的怀念与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曾经繁华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思索,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铜驼故老”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杭州
B. 南京
C. 洛阳
D. 长安
“无灯可看”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绪?
A. 欢乐
B. 失落
C. 平静
D. 生气
诗中提到的“宣和”与“天宝”分别代表哪个朝代的繁华?
A. 宋代与唐代
B. 唐代与宋代
C. 明代与清代
D. 汉代与魏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刘辰翁的《减字木兰花(乙亥上元)》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两首诗均描绘了元宵节的景象,但刘辰翁更侧重于对历史的追忆与思考,辛弃疾则更多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个人情感的流露。两者在意境与情感上各有千秋,皆为描绘元宵节的经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