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3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33:09
原文展示:
夏日宿灵岩寺宗公院 罗邺 〔唐代〕
寺入千岩石路长,孤吟一宿远公房。 卧听半夜杉坛雨,转觉中峰枕簟凉。 花界已无悲喜念,尘襟自足是非妨。 他年纵使重来此,息得心猿鬓已霜。
白话文翻译:
寺庙隐于千岩之中,石路漫长,我孤独地吟咏,在远公的房中过夜。 躺着倾听半夜杉树坛上的雨声,渐渐感到中峰的枕席变得凉爽。 花界中已无悲喜之念,尘世的衣襟自然足以抵挡是非的纷扰。 即使将来某天再次来到这里,那时我的心境已如老猿般平静,鬓发也已斑白。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邺,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日宿于灵岩寺宗公院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夏日宿于灵岩寺宗公院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中“寺入千岩石路长”一句,既描绘了寺庙的幽深,又暗示了诗人旅途的孤独。“卧听半夜杉坛雨”和“转觉中峰枕簟凉”则通过听觉和触觉的描写,增强了诗中的宁静氛围。后两句“花界已无悲喜念,尘襟自足是非妨”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而“他年纵使重来此,息得心猿鬓已霜”则预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淡然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心灵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超脱世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心灵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未来淡然的态度。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卧听半夜杉坛雨”一句,通过什么感官的描写增强了诗中的宁静氛围? A. 视觉 B. 听觉 C. 触觉 D. 嗅觉
诗中“花界已无悲喜念”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A. 追求物质享受 B. 超脱世俗 C. 追求权力 D. 追求名利
诗中“他年纵使重来此,息得心猿鬓已霜”一句,预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什么态度? A. 积极进取 B. 淡然 C. 悲观 D. 焦虑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