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2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8:23
原文展示:
石塘道中 唐顺之 〔明代〕
高城落月雁飞斜, 数亩沙田稻亦花。 路绕曲河十八度, 人栖踠石两三家。 堠烟山霭争明灭, 戍笛秋声并惨嗟。 闻道松亭遣探骑, 时时愁被熟夷遮。
白话文翻译:
高高的城墙上,月亮落下,大雁斜飞过天际, 几亩沙田里,稻子也开花了。 道路蜿蜒,绕过曲折的河流十八次, 人们居住在弯曲的石头上,只有两三户人家。 烽火台上的烟雾与山间的云气争相明灭, 戍边的笛声与秋天的声音一同传来,显得凄凉悲叹。 听说松亭派遣了侦察骑兵, 时时担心被熟悉的敌人拦截。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顺之(约1507-1560),字应德,号荆川,明代文学家、军事家。他以文才著称,尤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反映了戍边将士的艰辛和忧虑。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唐顺之巡视边塞时,通过对边塞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同情和对边疆安全的担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边疆的荒凉与戍边将士的艰辛。首联以高城落月、雁飞斜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颔联和颈联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如沙田稻花、曲河十八度、堠烟山霭、戍笛秋声,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氛围。尾联则通过松亭探骑和熟夷遮的担忧,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安全的深切忧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同情和对边疆安全的担忧。诗中通过对孤寂凄凉的边塞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戍边将士的艰辛和忧虑,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边疆安全的深切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高城落月雁飞斜”描绘了什么景象? A. 边塞的繁华景象 B. 边塞的孤寂凄凉景象 C. 边塞的生机勃勃景象 答案:B
诗中“数亩沙田稻亦花”表达了什么? A. 边塞的荒凉 B. 边塞的生机 C. 边塞的繁华 答案:B
诗中“路绕曲河十八度”形容了什么? A. 边塞道路的直 B. 边塞道路的曲折 C. 边塞道路的平坦 答案:B
诗中“人栖踠石两三家”展现了什么? A. 边塞人烟稠密 B. 边塞人烟稀少 C. 边塞人烟繁华 答案:B
诗中“闻道松亭遣探骑”表达了什么? A. 边塞的安宁 B. 边塞的紧张 C. 边塞的繁华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