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3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30:02
淅淅复修修,凉风似水流。
此生难免老,举世大同愁。
萤影明苔藓,鸿声傍斗牛。
犹分省署直,何日是归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与凉意,凉风如同流水般轻柔。人生难免衰老,让人不禁感到忧愁。在这宁静的夜晚,萤火虫的光影映照在苔藓上,鸿雁的鸣声在斗牛星旁回荡。诗人仍在朝廷任职,何时才能归隐安闲呢?
姚合,字子明,唐代诗人,生于今河南,曾任官职,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秋景及人生感悟。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正值中秋之际,诗人在宁静的夜晚思考人生的流逝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和膳部李郎中秋夕》是一首描绘秋夜景象与人生感悟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夜的凉意与宁静,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在第一句中,"淅淅复修修"的声音描写,不仅传达了秋夜的静谧,还引发读者对季节变迁的思考。接着,诗人通过"凉风似水流"的比喻,进一步突出秋夜凉爽的特质,使人感受到一种清新的气息。
然而,诗人在享受宁静之余,心中却隐隐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此生难免老"一句,直接点出岁月的无情,令人深思。诗人不仅是对自身年华的感叹,更是对世间普遍现象的沉重思考。接下来,"举世大同愁"则将个人感受扩展到整个世界,似乎在传达一种对人世间共同命运的忧虑。
最后两句描绘了秋夜的自然景象,"萤影明苔藓"和"鸿声傍斗牛"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让人感受到秋夜的孤寂与深远。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渴望,"何日是归休"道出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向往。
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为背景,交织着个人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唐代诗人在面对自然与人生时的细腻与深邃。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宁静与凉意,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以及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诗中的“凉风似水流”在表达什么?
“此生难免老”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何日是归休”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可以将姚合的《和膳部李郎中秋夕》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思乡的情感,但姚合的诗更侧重于对人生的感悟,而李白则更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