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李秬灵山亭宴集宠戏之句》

时间: 2025-07-30 20:20:15

诗句

胜游谁继竹林贤,岘首高情自邈然。

宝刹千寻出天半,灵山三面落樽前。

梅花摘得宁烦驿,桃叶呼来不用船。

南楚何须说穷巷,且陪铃合听昆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20:20:15

原文展示:

次韵李秬灵山亭宴集宠戏之句
晁补之

胜游谁继竹林贤,
岘首高情自邈然。
宝刹千寻出天半,
灵山三面落樽前。
梅花摘得宁烦驿,
桃叶呼来不用船。
南楚何须说穷巷,
且陪铃合听昆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游玩的向往和对高雅情趣的追求。作者感叹,谁能继承竹林隐士的雅致?在高岘之巅,心境自是遥远。那座宝刹高耸入云,灵山的景色在酒樽前尽收眼底。梅花可以随手摘取,无需在驿站劳顿,桃叶轻舟随风而来,根本不需要船只。南楚地区何必再提那些狭小的巷子,且在此地欢聚,听那昆弦的悠扬声响吧。


注释:

  • 胜游:美好的游玩。
  • 竹林贤:指竹林中的隐士,典出竹林七贤,象征高洁的情操。
  • 岘首:指岘山的山顶。
  • 宝刹:高大的寺庙。
  • 千寻:形容非常高。
  • 灵山:神秘的高山,常用以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观。
  • 梅花:象征高洁,清雅的情趣。
  • 桃叶:象征春天的气息,轻盈的舟船。
  • 南楚:指楚地,南方的一个地区。

典故解析:

  • 竹林七贤:指魏晋时期的隐士,代表了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崇尚。
  • 昆弦:指昆曲,古代的一种音乐,代表着高雅的艺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晁补之(1055年-1110年),字用之,号止庵,宋代诗人,擅长诗、词、文,作品多以风雅见称。他的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一次宴会,借宴会之情景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对大自然之美的赞美,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丽景与高雅情趣,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开篇以“胜游谁继竹林贤”引入,立即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隐逸之风的境界,接着“岘首高情自邈然”,表达了在高处俯瞰的深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境界的追求与思考。

“宝刹千寻出天半”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意象,借助于高耸的宝刹,表达出一种超然的崇高感,而“灵山三面落樽前”则在此基础上引入宴饮的场景,形成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接下来的梅花和桃叶的意象,分别象征着清雅的心志与春日的生机,诗人用简练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优美的自然图景。

最后两句“南楚何须说穷巷,且陪铃合听昆弦”,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洒脱与放松的态度,诗人不再拘泥于世俗生活的琐事,而是选择在此美景中与友人共聚,倾听昆曲,尽享生活的乐趣。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高雅生活的向往,令人陶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胜游谁继竹林贤:美好的游乐,谁能继承竹林隐士的风雅?
  2. 岘首高情自邈然:在岘山之顶,心境自是遥远无比。
  3. 宝刹千寻出天半:高耸的宝刹仿佛半出于天际。
  4. 灵山三面落樽前:灵山的美景在酒樽之前尽收眼底。
  5. 梅花摘得宁烦驿:梅花摘取随手而来,无需在驿站烦恼。
  6. 桃叶呼来不用船:桃叶轻舟随风而至,根本不需要船只。
  7. 南楚何须说穷巷:南方楚地何必再提那狭窄的巷子。
  8. 且陪铃合听昆弦:且在此聚会,倾听那昆曲的悠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结合,如“宝刹千寻”。
  • 对仗:上下句相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千寻出天半”,表现出景物的宏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宴会场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高雅艺术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林:象征隐逸、清高的生活态度。
  • 宝刹:象征宗教的崇高与虔诚。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
  • 桃叶: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昆弦:象征高雅的艺术与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竹林贤”是指哪一群人?

    • A. 文人雅士
    • B. 竹林七贤
    • C. 隐士
    • D. 商贾
  2. “灵山三面落樽前”意指什么?

    • A. 酒樽在高山前
    • B. 灵山的美景在酒樽前
    • C. 三面围绕着酒樽
    • D. 酒樽是灵山的象征
  3. 诗中提到的“梅花摘得宁烦驿”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驿站的厌烦
    • B. 对自然的享受
    • C. 对生活的无奈
    • D. 对梅花的爱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山中杂诗》与本诗均描绘自然景色,但王维的作品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哲理,而晁补之则更多展现了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对友人的珍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晁补之研究》

相关查询

乱后还家 影山草堂人日 病愈遣怀 伯庸从兄自楚北归里赋呈 其二 伯庸从兄自楚北归里赋呈 其一 骤雨 石头山晚归 台上晚眺 晚归丛堰山庄 书巢经巢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頁字旁的字 扩产 蒙汗药 包含钢的成语 麻字旁的字 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敝衣粝食 鼎字旁的字 魆风骤雨 涎缕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青字旁的字 粗衣恶食 局镇 腰金拖紫 歺字旁的字 包含推的成语 不值一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