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4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43:52
所寓堂後月季再生与远同赋
作者: 苏辙 〔宋代〕
客背有芳藂,开花不遗月。
何人纵寻斧,害意肯留卉。
偶乘秋雨滋,冒土见微茁。
猗猗抽条颖,颇欲傲寒冽。
势穷虽云病,根大未容拔。
我行天涯远,幸此城南苃。
小堂劣容卧,幽阁粗可蹑。
中无一寻空,外有四邻市。
窥墙数柚实,隔屋看椰叶。
葱蒨独兹苗,愍愍待其活。
及春见开敷,三嗅何忍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月季花的生长景象。诗中提到,客人背后有芳香的月季花,花开时不忘去欣赏。谁会忍心用斧头去砍伐这美丽的花呢?偶尔在秋雨滋润下,种子冒出土面,微微成长。花枝摇曳,似乎想要傲然挺立,面对寒冷的天气。虽然说它的生长势头有些微弱,但根基深厚,未必容易拔除。我在天涯远行,幸好在这城南看到了月季。小堂虽小,却能让我安卧;幽静的阁楼虽粗糙,却能让我漫步。这里没有一处空地,外面就是热闹的市场。透过墙壁可以看到几颗柚子,隔着房屋可以瞧见椰子的叶子。葱绿的月季苗,令人怜惜,期待它能生长。等到春天来临,花开时,怎能忍心去折断它呢?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潇湘,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苏洵的次子,苏轼的弟弟。苏辙以其诗词、散文和政论闻名,尤其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此诗作于北宋时期,正值苏辙的中年时期。他在政治上经历了许多波折,写下此诗以表达他对生命的感悟及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描绘的月季花,象征着坚韧与美好,反映了作者在艰难环境中仍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所寓堂后月季再生与远同赋》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诗作,诗人以月季花为主线,表现了对生命的敬重与对自然的热爱。全诗通过描绘月季花的生长过程,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开头几句通过对芳香的描绘,引入了月季花的主题,接着通过“何人纵寻斧”展示了对美的珍惜与保护。诗人在面对秋雨滋润时,感受到生命的微弱却顽强的生长,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韧性。
诗中不仅有对花的细致描写,同时也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思考。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异乡的孤独与思念,但又因能欣赏到美丽的月季而感到幸福。最后几句通过描写周边环境,增强了自然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关注与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是古代诗歌中对自然与生命深刻思考的杰出代表。
本诗的主题表现了对生命的珍视与自然的敬畏,暗示着即便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命依然顽强地存在。诗人以月季花为象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中提到的植物是什么?
A. 玫瑰
B. 月季
C. 菊花
D. 荷花
诗人对哪些恶意行为表示反对?
A. 砍伐花卉
B. 破坏环境
C. 妨碍他人
D. 贪婪获取
诗中提到的“幽阁”有什么特征?
A. 华丽
B. 粗糙
C. 破旧
D. 宽敞
以上内容为《所寓堂后月季再生与远同赋》的详细解析,提供了对诗歌的全面理解与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