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49: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9:50
原文展示:
送圆鉴上人游天台 李郢 〔唐代〕
西岭草堂留不住,独携瓶锡向天台。 霜清海寺闻潮至,日宴江船乞食回。 华顶夜寒孤月落,石桥秋尽一僧来。 灵溪道者相逢处,阴洞泠泠竹室开。
白话文翻译:
西岭的草堂无法留住你,你独自携带着水瓶和锡杖前往天台。 在海边的寺庙中,你听到了霜降时节潮水的声音,太阳下山时你从江船上乞食归来。 华山顶上夜晚寒冷,孤独的月亮落下,石桥上秋天已尽,一位僧人到来。 在灵溪与道者相遇的地方,阴凉的洞穴中竹室敞开。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郢,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景物和僧侣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郢送别圆鉴上人前往天台山修行的作品。诗中描绘了圆鉴上人的行程和沿途的景色,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修行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圆鉴上人前往天台山的行程,展现了僧人修行的艰辛和孤独。诗中“霜清海寺闻潮至”和“华顶夜寒孤月落”等句,以清冷的意象传达了旅途的寂寞和修行的清苦。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修行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山水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西岭草堂留不住,独携瓶锡向天台。
霜清海寺闻潮至,日宴江船乞食回。
华顶夜寒孤月落,石桥秋尽一僧来。
灵溪道者相逢处,阴洞泠泠竹室开。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和修行。诗人通过对圆鉴上人行程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修行生活的向往。诗中清冷的意象和孤独的情感,传达了修行的艰辛和僧人的坚定。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瓶锡”指的是什么? A. 僧人的水瓶和锡杖 B. 僧人的食物和水 C. 僧人的法器 D. 僧人的衣物
诗中的“华顶”指的是什么地方? A. 天台山的主峰 B. 西山的山顶 C. 海边的寺庙 D. 灵溪的道观
诗中的“阴洞泠泠竹室开”描绘了什么情景? A. 僧人在阴凉的洞穴中修行 B. 僧人在竹室中休息 C. 僧人在洞穴中与道者相遇 D. 僧人在竹室中讲经
答案: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